如何降低风险,成功起网(二)

作者信息丁伟强(Albert Ding)    原色咨询合伙人  聚焦流通行业战略发展网络型物流公司“点,线,面”三个层面相互影响,互相依赖。“点”是节点,包括各级枢纽转运中心乃至各类操作场地的布局;“线”是线路与路由,保证网络联通的方式,对全网的运营效率与成本影响重大;“面”是面向客户提供收寄服务的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对客户体验,产品覆盖于丰富度影响显著。原色咨询观点认为,在现有物流公司中如要成功起网,具有不同优势的公司成功率具有显著差异:面>点>线>客户。这样的顺序也是因为在运营网络的构建中,这三者的门槛高度各自相差一个数量级。拥有网点者优势显著上一篇我们讲过网络公司首先是产品公司,所谓的物流产品如果只局限于某个市场某条线路显然不具备一个网络型产品公司的服务能力。网点既是销售渠道,又是服务范围。网点的覆盖度高,能够服务的客户范围和产品派送的范围和时效就能快。在加盟快递网络建设的初期,几乎所有的投资都是发生在网点端,当初从炒作网点的热度之高可以看到当时网点端的客户需求之旺盛。发展到今天的物流网络,网点端的投资回报已经急剧下降,二三线网络公司如果需要招商网点并鼓励其出货和派件,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补贴。网点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起网的最大投资。就算融资成功的新网络能够吸引到一部分网点加盟,维持其正常经营也需要持续输血而且形不成对网点太强的控制力。从现在资本市场上投资的一些事实上的网点卖货平台就可以看出,网络公司对网点的控制力在下降。原色咨询之前有过文章预测,优秀的网点将不断提升博弈能力直至变成综合性三方物流公司与网络总部平起平坐。这对于新网络的建设,门槛就更高了。而对于拥有先天网点资源或者很强号召力的网络,这就形成了优势。通达体系在加盟商数量质量以及利益分配的成熟度上领先一筹,所以在用加盟模式构建新的快运乃至大票整车等新业务上具有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加盟商承载了整合网络中2/3的运营成本,更高比例的客户服务成本以及投资失败的风险,优质的加盟商是网络的核心竞争力。 拥有节点运营能力还有机会虽然网络覆盖中网点的铺设是风险和投资最大的部分,但物流行业创业机会不多,还是有很多加盟商愿意对看好的品牌和网络进行投资的。这部分被看好的品牌和网络必须具备很强的运营网络投资和实际运营能力。虽然节点本身的成本占未来实际物流成本的比例较低(通常15%左右),但是节点的设置以及运营效率直接决定了线路时效和成本。大家都知道运营网络是在拉直车线(减少中转),更大车型,更高装载率,这几个互相牵制甚至矛盾的运营策略下不断的平衡。但是需要实现运营网络的动态平衡都是在基于货量快速增加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节点设置以及路由的快速调整。大家从安能几年之间的网点及货量快速提升中自己观察,也可以看到安能的分拨中心建设节奏上看到分拨对时效提升和成本优化的重大影响。分拨中心就是整个网络的骨架,控制不了这个骨架的稳定并进行持续优化,起网后的产品时效和成本就不能实现不断的提升。在前端补贴获得的网点和货量还是会流失,这就是大量不能成功起网的二三线快递快运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好不容易拉上去的货量又掉下去了,之前的所有投资和补贴建设的网络实际上就是全部打了水漂,不会留下任何价值。以线起网最困难基于前面的逻辑,最大的投入在网点,最可控的节点,而线路在网络公司只是运力和降低成本的具体工具而已,不具备任何直接的战略控制价值。现在的网络公司在直发往返的线路上自建车队运营就可以看出来线路在网络中只是配套资源的定位。但是大量的专线感觉自己手上既有货量又有车辆,年营业额好几个亿,稍微努力一下或者几个兄弟联合一下就可以起网了。应该讲,几家专线合并充其量还是大专线。我们很早就做过测算,在票均100~200公斤的小票市场,形成全国规模经济的网络(车型中转和时效的综合平衡显著优于市场)都需要日均4万吨货量。对于专线大部分情况是大票的情况下,要形成全国性覆盖点点直发的高时效网络,日均要去到20万吨以上(未精确测算)。拿几千吨货量的专线联合到产品化的几十万吨运营网络没有深入严格的设计而想一蹴而就是非常危险的。好在很多专线公司自己也有一些网点和小的分拨,如果意识到这部分的资源以及不断提升在这些资源上的运营能力,专线群体通过更加开放的合伙人机制将大家超强的揽货能力引入到网络中应该还有机会。而这种模式实际上还是回归到了第一种网点覆盖模式,就是把专线老板自身的客户开发和揽货能力作为资源而不是运行线路作为资源。组网时,网络成员的选择也是一大挑战。拥有客户的三方基本没戏原色认为物流网络是产品公司,而合同物流以定制服务为主。如果模仿现有的加盟制网络起网,基本没有任何胜算。如果另辟蹊径利用其它他人起网的时机以加盟商的身份加入,等待全国性网络产品稳定之后,再继续通过控制价值链上游而把网络公司定位成供应商,自己继续扮演链主的身份,可能更加靠谱。鉴于大量物流公司咨询如何起网的问题,我们就简单分享这些。如果需要深入交流和分享您的观点,请在后台留言。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还有:如何降低风险,成功起网(一)原腾智能观点:加盟网络型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特别需要深度咨询,而优秀咨询公司主要服务大企业,能解吗?咨询如何服务于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下):我们的探索

0 Comments

如何降低风险,成功起网(一)

作者信息丁伟强(Albert Ding)    原色咨询合伙人  聚焦流通行业战略发展物流行业正在快速走向挤出阶段,无论是区域物流公司还是专线以及各类三方物流企业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加盟网络模式风生水起,“起网”成为了很多物流企业二次创业的首选模式。原色咨询在不同场合不断强调不看好松散的联盟式网络,而非常认可深度运营的加盟模式,而我们认为“起网”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原色咨询核心团队为几乎所有第一梯队的加盟制物流企业提供过从加盟网络,运营一体化,人财务信息化等多方面的深度咨询,不少物流企业期望我们能够帮助设计如何“起网”,虽然我们认为这件事非常困难,但看到各类企业如此迫切的需要,在这里我们想简单分享一些基本看法。网络公司首先是产品公司我们不看好大部分物流企业起网的第一原因是,这些企业并没有分清楚网络型物流企业与现有业务的区别。绝大部分物流企业,包括区域网络公司总体的业务模式是三方物流公司,并不是产品型公司。区域性网络公司很多时候是快消品企业铺货或者省内各大流通企业的配套服务为主,专线就更加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大黄牛”合同物流,在利润压力下向后端的车队乃至车后市场转移更加是典型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表现。之所以要强调这两者的差别,因为产品公司从市场开拓,产品设计,资源投入到深度运营的全链条运营要求与合同类的物流公司差异巨大,而且只要任何一环做不好都会导致失败。第二梯队的快运网络公司停留在20亿左右很多年没有增长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里就提出来,在加盟体系里大家一直诟病的“以罚代管”问题。虽然在过去很多年,“以罚代管”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面对几千家不同的公司在全国协同运营的情况下,哪位敢说有比“以罚代管”更高效的平衡全国的运营服务水平的方式?近年来,所有第一梯队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管理方面已经日新月异,早就不是简单的罚款了。很多公司能够做到自动仲裁,如果不是对业务场景的精准定义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实时响应,如何做到实时的自动仲裁?就这一点,对大部分小网络和专线公司在思维模式,业务模式和管理手段上就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障碍。网络公司的运营必须是深度自营的原色咨询多次表达过现在的加盟网络是加盟化经营,直营化运营的。哪位意图“起网”的企业家认为起网是通过笼络一批人员加入“网络”就可以形成网络并推出产品形成溢价都是很天真的想法。网络公司首先需要有服务承诺的产品,但是客户及货物流量并不可控(这与合同物流就是本质区别),运营的全国性规划及日常运营调度的深度自营是管理好服务水平以及成本的必要条件。大家从已经上市的加盟制快递企业的财报和分析报告可以看到,对运营体系的直营程度以及掌控能力,表现在运营网络建设,路由调整,配载设计以及车队车型调整以及直营化能力对整个网络实力以及利润的重大影响。上市的加盟企业是在摸索中自然形成的竞争力,后来者已经没有机会重复一边先全国加盟再逐步收拢的路径了。对于深度自营一个全国网络的能力要求而言,绝大部分现在谋求起网的物流公司完全没有能力储备和心理准备的。加盟网络公司是必须深刻理解生态运营的加盟网络公司的基本假设是有大量的不同公司协同运营,比如数以千计的加盟商,车队,人力和设备外包公司,平台对接公司。在这个加盟网络下,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也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和利益诉求。基于直营化的运营网络可以帮助网络公司在分蛋糕的时候有更多的话语权,但是生态维护的水平直接影响了蛋糕到底能有多大。简单来讲,加盟商到底把多少货放到你的网络来不是你“控制”的。这样的问题就算是全直营的公司也面临巨大挑战,全在“生态思维”不健全。就算菜鸟这样级别的平台化公司,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在平衡物流行业中不同角色的生态角色和利益诉求上应该说也是捉襟见肘。那如何低风险快速起网呢?由于不同物流公司现有的基础和资源差异,不同的企业可以构建的核心能力不同决定了起网的方式不同。既有壹米滴答这样的小网拼大网,也有以线带面的德坤,还有不少的以园区为依托的以点带面。各种模式的风险和后劲差异非常之大,各位物流企业家可在后台留言,我们将根据大家的兴趣点选择性为大家进行进一步剖析。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还有:原腾智能观点:加盟网络型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特别需要深度咨询,而优秀咨询公司主要服务大企业,能解吗?咨询如何服务于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下):我们的探索

0 Comments

原腾智能观点:加盟网络型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作者信息郑晓丹(Bowen Zheng)   原色咨询合伙人聚焦流通行业战略落地和数字化转型引言数字化转型,这个名词已经不算新鲜,但是这些年来,很少有企业敢于说自己的数字化转型是非常成功的,即使像GE、Nike、乐高这样有比较丰富转型经验的知名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数字化的业务和数字化的管理。我们认为数字化的业务就是以信息流/资金流为业务核心,其数字化转型就是业务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是以商业模式升级为导向的;而数字化的管理是借助数字化/电子化手段来赋能管理效率和效益,其数字化转型是以管理升级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两个问题:如何做正确的事?如何正确的做事?这也对应原腾对数字化转型的两个核心观点:“行业吃透,才敢谈数字化转型”;“人和体系到位,才能持续创造价值”。那么,对物流行业中成长最快的加盟网络型物流企业,该如何推进其数字化转型呢?原腾智能立足于原色咨询深度合作的安能物流等客户的具体实践,对此形成了一些自身的思考和观点。 加盟网络型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征1. 加盟模式是天生的数字化的业务跟直营模式不同,加盟模式是一种平台模式,像安能物流,快递快运加在一起有超过30000家网点,销售端是这30000+家网点的平台,而运营端是这30000+家网点和几千家运输承运商的平台。那么这种平台模式的核心是依托分拨运营网络构建出的物流基础设施吗?我们认为最最核心的还是信息流和资金流。加盟模式下,平台每拓展一个加盟网点、每新开一条车线、每导入一个新的产品和增值服务、每接入一家电商平台或大客户,都涉及到成本核算、服务定价、结算规则、信息流转规则等,这些平台的关键业务活动都必须围绕数字化开展。也就是说,加盟平台需借助数字化,让每个大大小小的业务活动能够运转起来。加盟模式本身的数字化能力,通常决定的是商业模式“能不能”高效运作的问题。2. 网络型物流服务产品规划,天然是强数字化依赖的打造有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产品,是区隔加盟平台吸引力的关键所在。网络型物流服务产品的规划设计,基于“更高的性价比”或者“更好的服务质量”的定位,在服务质量和成本中取得平衡,需输出网络规划、运营规划、价格规划、生态健康规划(补贴、促销政策、加盟管理制度等),背后是众多数字化专业岗位的共同努力。也就是说,网络型物流服务产品规划,天然是强数字化依赖的。赋能这些数字化专业岗位的能力强弱,往往决定的是商业模式“是不是”有核心竞争力的问题。3. 规划与执行偏差的管理,还是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快递已经进入从规模驱动到精细化管理驱动的第二阶段,而快运也开始初现行业挤出效应。我们坚信,快递快运未来一定会进入数字智能驱动的第三阶段,但规划与执行偏差的管理,仍是现阶段数字化能力打造的重点所在。也就是说,即使是依赖人工经验为主的规划成果,如果能借助数字化升级管理能力,尽可能缩小规划与执行的偏差,在现在快递快运产品整体还是同质化的背景下,这决定的是商业模式“有没有”持续领先优势的问题。 加盟网络型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策略原腾智能基于上面对加盟网络型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征的思考,有这样一些具体的观点建议:1. 转型就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创业,类似的,要配置洞察力和决断力强的领军者和连接力和执行力强的副手团队。但数字化转型还需业务洞察力和技术洞察力强的行业技术专家;2. 高数字化和大数据计算能力,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必须逐步建设提升;3. 数字化的管理升级,驱动规划和执行的闭环管理改善,依旧应该是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主线;4. 加盟模式作为天生的数字化的业务,在导入新的服务产品的业务设计时,应基于客户诉求和产品核心卖点,全面融入数字化,有效驱动新服务产品的快速迭代;5. 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最终还在于产品的数字化能力,应该保证这部分的预算投入,持续发掘和引入外部优秀的数据智能团队,并内部培养一些有潜力的数据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务实创新,持续赋能各产品规划的专业岗位。关于原色旗下原腾智能科技原色的使命是“成就领袖级商业”,原色团队基于流通行业客户的借力诉求来打造核心能力。鉴于此,原色团队从流通行业的战略和管理咨询入手,逐步将能力圈扩展到投融资(原智投融资)和数字化转型(原腾智能科技)。原腾智能科技作为原色服务体系中高科技力量,定位于流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器,专注于业务数字化设计,提供以商业模式升级和管理升级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原腾智能科技协同多家技术合作伙伴形成流通领域的技术生态圈,在技术合作伙伴保持独立运营的前提下发挥更多的协同效应。参股和控股多家零售,消费品,物流,仓储领域的专业技术公司。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还有:原腾智能小数据:优化算法提升集装箱配柜效率与利润“原色咨询”之后,我们为什么又成立了“原腾智能科技”UANSER全方位咨询服务全面来袭

0 Comments

国内快递市场竞争格局,已定型还是发展中谋变呢?

--运联传媒2017日本游学后续跟踪研判联合作者信息郑晓丹(Bowen Zheng)原色咨询合伙人聚焦流通行业战略落地和IT管理叶露瑶(Leah Ye)梁肖(Sean Liang)原色咨询顾问前言“足够开放和强规模效益的市场,进入成熟期后,通常都是3家左右的规模经济效益者和部分行业差异化的参与者,而3家规模经济效益者中,第一名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三名的2倍以上。美国日用零售、美国药品零售、全球PC业、国内家电零售等都基本如此”。2011年开始,我们陆续跟现在的一线国内快递企业管理层有过这方面的探讨,基本上大家都认同这种论断,而也都不约而同的认为,最后的3-4家会是自己、某通达、顺丰、EMS。至于为什么一定会有自己,更多的是一种信仰和愿景。到了2016年,美国和日本的快递市场的2+1格局已经越来越明显,美国的UPS+FedEx已经占据美国国内快递市场的63%,日本的Yamato+佐川已经占据日本国内快递市场的79%。2017年大部分数据还没出来,但基于前面几个季度的数据来看,美国和日本快递市场2+1的集中度会稳中略微有上升。那么,我国国内快递市场竞争格局是就此定型还是发展中谋变呢?议题1:国内快递市场也会形成2+1的竞争格局吗?我们的判断是:不会为什么美国和日本快递市场都会形成2+1的竞争格局呢?“2+1”的竞争格局中,位居第三的都是国家邮政,包括美国的USPS和日本的JPPOST;而“2+1”里的2,我们认为形成的主因是规模效益,作为强规模效益的网络快递产品来说,竞争的最大驱动因素就是达到规模效益的业务量最佳区间。“日均包裹量”,美国日均约2,900万票,日本日均约1,100万票,中国快递市场呢?2017年全年日均11,000万票,2017年12月日均达到13,500万票。国内快递市场,快递企业规模效益的最佳区间会在什么量级呢?由于近几年经济GDP结构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可以借鉴当年“菜鸟”管控时效初期设定的市场预估数据:即,设定2860条线路,在50多个主要城市之间干线对发的单量占整体市场货量的80%以上。借此做一下假定估算:假定这2860条线路都是直发,按照当前的单量预计设定每条线路承载5000单。按照(2860*5000/0.8)逻辑计算,当日均单量到达1800万单以上,视作达到规模效益最佳区间中位数,因为这样一来,中转干线端的规模效益空间就不大,而两端的规模效益最佳区间应该会更早到来。再对比下”包裹量年化增速”,美国基本保持在2%,日本差不多在6%,而中国快递市场虽然同比增速2017年开始下降较快,但全年增速仍然达到30%,在2017年第四季度,尤其是在11月份和12月份,增速基本稳定在25%。我们假定我国国内快递市场年化增速维持在20%,3年后,整个市场日均单量将超过1.9亿票。在这种量级下,且产品本身是同质化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国内的快递市场不会像美国和日本一样形成“2+1”的竞争格局,行业可以承载5家以上的一线规模效益经营者。引申探讨一下中远期,市场竞争格局会如何演变呢?我们判断整个快递市场将趋向“电商平台主导的仓配快递模式”和“社会化协同快递平台模式”两种形态并存。“电商平台主导的仓配快递模式”:以“京东物流”为代表的“仓配快递”,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的强化,会成为标准产品供应链的事实链主。“仓配快递”的主要特点是仓配能力很强、产品非常标准、数据化已经打通、库存管理可以做到很精细化。因此这种相对封闭的运作模式可以越来越高效,是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并且可持续的。在以前线下时代,“苏宁”和“格力”有关于链主之争,“格力”通过自建线下渠道竞争。近期格力商城新推出广告,“买格力到格力商城”,这和之前对抗苏宁的逻辑类似,但标品的商流在渠道,物流在仓,因此这次的供应链链主之争,京东等电商平台优势明显。安能董事长王拥军有篇文章提及,“网络快递”和“仓配快递”将按80%:20%的比例同速增长。就目前大件标品电商化和新零售等趋势来说,我们认为“仓配快递”的发展会相对快一些,也就是未来会有30%左右的“电商平台主导的仓配快递模式”。“社会化协同快递平台模式”:占比70%的网络快递会如何演变呢?答案还是在规模效益。当“网络快递”到达一定量级后,企业封闭环境运作所产生的规模效益已经很小,行业需要寻求新的规模效益。以“通达系”为代表的“网络快递”,作为产品型物流企业,只是非标品供应链的一小部分。尽管非标品供应链的链主之争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时间也会比较长,但相对确定的是整体格局趋向协同平台化、两端行业化和干线标准化。简单来讲,商家端、干线段和消费者端为了寻求更好的规模效益,会越来越协同平台化。商家端和消费者端可能还会存在行业化和定制化的空间,但是干线段会越来越标准化。也就是说,干线段的产品化属性(时效/成本差异)会越来越弱,数据驱动干线运营(从规划到执行)的自动化,会让时效和成本达到几乎最优的状态,主要的服务差异化在商家和消费者两端。掌握供应链数据(尤其是两端)的所谓第四方,最有机会胜出,典型的代表是”菜鸟”,但非物流和电商行业的外来力量,也可能打破这种格局,我们期待看到这种创新力量的出现。回到国内快递市场的中近期,5家以上的一线规模效益经营者是不是一定就是目前领先的顺丰和通达们呢?议题2:非一线快递企业还有没有机会,成长为一线玩家?我们的判断是:有,虽然很难所谓“有”,在于:市场会给机会:CR7刚到70%,不像国外集中度那么高,并且每年至少有3000万的增量;上游会给机会:类似“拼多多”、“卷皮网”等日均几百万级包裹量的新电商平台涌现;技术会给机会:外部技术力量会让一些软硬件技术实现低成本化和普及化,这和云计算普及为中小企业加快计算能力是一样的道理;同行也会给机会:目前的一线快递企业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和战略趋同化的问题,比如一窝蜂都去做快运。更为重要的是,虽然“通达系”同行成长过程经历磨难,“坚定达成目的”的狼性思维很强大,但当市场发生很大变化时,比如当相应电商快递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些企业都缺乏在市场变局中转型的实践经验,而一旦犯错,二线玩家们就有更大机会。所谓“难”,在于:目前,“通达系”和“顺丰”已把快递行业的市场进入门槛抬得很高,留给“后起之秀”犯错的机会以及反应的时间窗口很小。那么,应对的核心关键呢?一定是ROI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思维和能力,而这种思维和能力体现在业务策略上,就是路径的差异化。快递的核心竞争要素是快速可靠。面对不同的快递客户群体,快递企业实际上只有两个选择:“更好的性价比”或者“更好的服务质量”。二线快递企业在顺丰的“更好的服务质量”上基本没有什么市场空间,选择“更好的性价比”的竞争策略下,经营和运营上实际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就是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全网低成本地做到有竞争力的服务质量。而同样是建设高性价比、全网覆盖的网络快递,因为竞争门槛和消费需求的不同,建设路径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之前通达系的经验。1.网络覆盖路径差异化:网络覆盖是快递行业的第一个门槛,很多企业刚开展快递业务,都是对标“中通”的95%以上的县级覆盖率。当然, “韵达”和“百世”在100万单量级的时候,都只有70%左右的覆盖率。当时因为客户的要求还没有那么高,随着单量上涨再逐步扩大覆盖率,这样循序渐进的成本投入相对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要求快递企业一开始就对标至少95%的县级覆盖率,初始投入成本会很高。 那么,门槛一定是至少95%的县级覆盖率吗?实际上,现在电子面单的普及;筛单、跟单功能的强化;以及加盟网点多家加盟,这已经带来了改变。 过去的电商商户希望网络全覆盖,是因为当时多网络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很高。而现在一个网点本身也是加盟多家快递公司,完全可以把性价比高的快件交给一些二级快递公司(覆盖70%区域),而剩下的30%则可以交给一些网络强大的一线快递公司。退一步说,因为县级覆盖率相对低,将导致少部分客户流失,但为了增加这百分二十几的县级覆盖率,导致直接成本(如派费补贴)和间接成本的提高,反而可能得不偿失。众所周知,派费补贴直接影响末端运营质量:单量不多的网点无法实现盈亏平衡,需要派件补贴支持,如果因为补贴不到位,政策不到位等异常,而导致退网、换网点,所造成的客户流失,其间接成本反而可能更高,从而导致事倍功半。不如初期考虑把资金投入到更高的ROI领域,也许可以让整个网络运作更高效。在选择覆盖时,除了必须覆盖的一些核心区域,也可以重点选择一些到件量区域潜力较大的。下图是各省市网购金额、社会零售年化增速、网购金额渗透率的图表,如果进一步细化到区县,应该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出快递潜力。2.加盟直营路径差异化:通达系作为第一批高性价比的快递企业,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加盟模式,过程中的所谓“直营化”实际上是减少层级来为获取新的业务发展空间。百世作为曾经的二线、唯一突围成功到一线的快递企业,初始都是加盟,到了市区网点压力很大时,尝试市区网点直营来保障派送服务质量。那么,新进入的快递企业,能有什么创新呢?目前看到的有这样一些做法,通过“市区”和“郊区”搭配的模式来划分地盘;通过把市区网点交给一些经营得好的既有加盟商,强调的是加盟商的经营能力和跟公司的伙伴关系。我们再从管理加盟网点的痛点来看看有何差异化创新的可能。所谓加盟直营化管理的难度并不仅在标准化和运营质量上,更在于如何准确判断加盟网点的生存状态,更在于价格政策如何能穿透到客户、承包区和业务员身上。比如:“派费”怎样能在不同类型的网点之间获得一些平衡?这个就很考验决策,而支持这些决策背后的难点主要是在于数据逻辑如何获取。假设对全国网络进行地盘划分,根据货物结构、价格竞争、进出比等属性将其分成二十大类,在起网的时候选择每一大类的代表网点进行直营化管理,如此是不是我们的业务决策能够更精准有效呢?3.客户管理能力建设差异化:对于发展加盟网络来说,客户属性一直是比较弱的一块。“通达系”都是到后期才成立市场营销部门赋能网点去做大客户。对于现在二线快递公司来说,因为对网点成长速度的更高要求,我们认为总部应该更早就去赋能网点运作“商家大客户”和“目标电商平台”。我们在一些项目上一直在建议对应的负责人去把大客户的客服和运作做好,针对电商平台作为切入。如果“拼多多”这类电商平台能做好,对于吸引很多相对强调性价比和低价格的“电商平台客户”以及“目标商家大客户”应该会有更多的机会。上面说的一些路径差异化,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二线快递企业,有些策略可能也没机会证实了,但核心是要有ROI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思维和能力,要明白路径差异化是必须的战略选择。读者这个时候可能会问,目前的二线快递企业,谁最有机会呢?结合上面的论断,再综合考虑资本运作能力、现有快递业务规模、其他业务支撑和协同能力呢,我们认为德邦和安能的机会要远远大于其他二线快递企业,而德邦的IPO又让其领先了一步。议题3:现有一线玩家除了国际化和快运延伸外,快递现阶段该如何掘金?我们的观点是:重点掘金消费者端这个议题让我们再来对比下美国/日本/中国快递市场美国快递一线玩家的主要痛点是不增长,UPS的策略是发力供应链和零担,而FedEx的策略是发力国际快递和零担。而日本快递一线玩家的主要痛点是不增长和最后一公里,Yamato应对不增长的策略是掘金消费者端的“价值网络”构想,应对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策略有:放弃亚马逊日本的当日达业务、涨价30%+、为不需要二次配送服务的消费者打折、取消中午12:00-14:00的定时配送等。中国快递一线玩家不存在不增长的问题,近期主要痛点是最后一公里和网络生态,而中期重要痛点实际上是担心被颠覆。那么,担心被颠覆,可以有哪些应对方法?我们知道“干线段”会趋向标准化,产品属性会越来越弱,因此掘金主要是在两端,即:“商家端”和“消费者端”。“商家端”和“消费者端”两端都要发力的情况下,如何选择重点呢?我们认为,国内加盟快递企业,现阶段重点掘金“消费者端”更有可能性。产品型物流企业,尤其是加盟模式的产品型物流企业,其缺乏客户属性的基因完全不适应做供应链。自己做基因改造难道不是找死?主要能力的差距体现在:1)供应链中的客户的定制及全链路资源整合能力;2)供应链中对货主行业的深度洞察和专业能力;3)客户开发和管理能力;4)供应链物流企业价值创造的后台支撑要求(对资金资本要求,供应商寻源及服务水平管理等)与产品型物流企业迥异。而掘金“消费者端”更多是产品价值链的延伸,需要的是产品规划、设计开发和运营管理的能力,这个对国内加盟快递企业来说,并不需要基因改造,需要的是基因强化。掘金“消费者端”可以多看看日本快递企业,尤其是Yamato。跟美国UPS坚决往供应链方向走不同,掘金“商家端”在日本快递企业基本找不到什么例子。本次运联传媒组织的日本游学,除了关注快递企业,也走访了一些供应链企业和分销商,日本的供应链模式还是相对传统,Yamato、西浓等快递快运企业并没有想往行业化供应链走的意思。但是,Yamato在“消费者端”方面的突破,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下图是日本Yamato的科罗纳之门羽田转运中心,是新一代设施的代表,在满足基本物流服务的基础上,Yamato目前也开始探索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在科罗纳之门羽田转运中心的七楼,可以为客户提供商品维修服务;六楼则按需服务,提供一些文件的印刷及包装运输;五楼是培训中心,设置有各种场景如家庭清洁、家电租赁等;四楼提供产品的报关服务。每层楼都有个不同的增值服务,整栋楼形成一个价值网络,掘金“消费者端”。这种“价值网络”构想,和日本的快递企业,特别是Yamato的基因,是很有关系的。Yamato在上世纪80年代陆续根据顾客需求推出的滑雪宅急便、高尔夫宅急便、低温宅急便等消费端的快递产品,非常深入人心。契合消费者生活场景的快递产品,让快递在日本就像居民需要的水、电、气一样,成为生活中不间断的服务。反观国内快递市场,电商快递似乎成了唯一一个契合消费者生活场景的快递产品。幸运的是,国内有部分快递企业,也在做掘金“消费者端”的尝试,比如顺丰推出的“高铁顺手寄”、“顺维修”,早先百世快递尝试过的“优乐洗”,虽然目前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消费者端的快递产品,但我们认为,消费者端的快递产品需求是真实大量存在的,注重消费者需求挖掘、敢于创新和尝试的快递企业,是能够在未来通过实现消费者价值来创造企业价值的,这也是未来快递竞争格局的关键变数之一。百世创始人Johnny创业BP提的Project-Product-Platform路径,很多物流业内人士都听说过,当作为柱子的快递、快运等基础产品相对完善后,基于这些柱子可以支撑起一个应用平台,实现很多场景化的运输服务,我们认为国内的这个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期望看到一线快递企业打造出更多精彩的消费端快递产品。 总结 到这里,我们从美国/日本快递企业的2+1竞争格局,引出了国内快递市场竞争格局相关的3个议题,文章篇幅有点长,让我们最后来总结下关键观点:国内的快递市场不会像美国/日本一样形成“2+1”的竞争格局,行业可以承载5家以上的一线规模效益经营者;中远期,整个快递市场将趋向“电商平台主导的仓配快递模式”和“社会化协同快递平台模式”两种形态并存;虽然很难,国内非一线快递企业还有机会成为一线玩家,应对的关键一定是ROI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思维和能力,而这种思维和能力体现在业务策略上,就是路径的差异化,目前可以考虑的路径差异化主要有客户覆盖路径差异化、加盟直营路径差异化和客户管理能力建设差异化;现有一线快递企业,“商家端”和“消费者端”两端都要发力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现阶段重点掘金“消费者端”更有可能性。是否注重消费者需求挖掘、是否敢于创新和尝试来实现消费者价值,这也是未来快递竞争格局的关键变数之一。

0 Comments

别怪“以罚代管”,其精髓世界领先,只看你耍不耍的了这大刀

作者信息‍丁伟强(Albert Ding)    原色咨询合伙人  聚焦物流行业战略发展王慧(Mency Wang)    原色咨询高级顾问 聚焦物流行业战略与运营原色方法论战略会合点(Rendezvous)部分已经介绍了业务目标,今天给大家讲讲企业的宏观业务设计。业务目标指出了战略会合点的结果性状态(定量目标+企业定位),价值定位讲清楚了企业将为谁创造什么价值,那么接下来宏观业务设计就要来讲讲企业究竟如何创造出这些价值并且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图:RGB方法论承接于业务目标部分的区域策略和组织方向的定位,宏观业务设计需要进一步讲清楚:1、企业对业务范围的选择在整个价值链上,哪些环节选择由自己掌控,哪些环节交由供应商/合作伙伴完成。2、关键点的管控寻找影响业务成败和持续保持成功的关键点,并最终聚焦于商业模式对组织提出的核心能力和资源要求。3、各阶段的检查点以上已经讲了战略会合点应该长成什么样子,但是为了更好的落地,我们还需要讲清楚要做成这个样子,需要做些什么。一般来说,这部分都会以一组相互依赖的关键任务的形式来展现。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关键任务总会受到业务环境不成熟、人员能力不匹配、前置任务未能完成等等前置条件和现实问题的干扰,而无法按计划完成。所以原色方法论在这部分的做法是在通往战略会合点的道路上设置多个检查点(通常每1-2年设置一个检查点),用结果倒逼过程,讲清楚每个检查点期望达成的目标和状态,再来反向推动关键任务的达成,不拘泥于方法和路径。检查点作为战略会合点在更近期的表现形态,属于近期低配版战略会合点,基本包含了战略会合点所有关键要素在近期每一年能达到的状态。图:RGB方法论之战略会合点如此,宏观业务设计才能在战略落地环节更清晰地指导详细业务的设计(业务模式,流程,IT,岗位薪酬绩效等)。不同企业的宏观业务设计依据其业务目标和价值定位将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形态。所以这一次我们将选取“以罚代管”这种极具中国物流企业特色的企业宏观业务设计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先来介绍一下“以罚代管”我们讲的“以罚代管”主要是加盟制物流公司对收派加盟商的管理手段,总部通过制定各种“奖罚”政策,要求加盟商大到承担货量目标,小到执行面单粘贴位置等标准。加盟商一般又会把这些“政策”加码继续往下压。就是这种简单粗暴但却管理效果还不错的“以罚代管”的管理模式,使得整个物流行业基层怨声载道。可仔细分析,对于一个成本领先模式下的电商物流行业,谁敢说有更好的管理办法?“以罚代管”的本质“以罚代管”的真身是“以结果评价取代过程控制”,用国际物流的概念来说,这叫做“以服务水平承诺协同供应链上下游”。加盟模式的宏观业务设计中确定了总部的活动范围是“分拨到分拨”,而收派两端是加盟商完成的。但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他关心的必定是端到端的服务,这根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对客户来说都是物流公司的问题。所以物流公司必须对加盟商的运营和服务加以管理。但是,无论是穿透几千个加盟商直接管理所有的过程,还是持续的培训辅导对于每年翻倍增长的电商物流企业来讲是绝不可能的。物流公司必须以一种最轻的形式完成对两端的管理。而“以罚代管”这种结果评价的管理方式就能简单、轻松的完成对加盟商的管理,虽然粗暴,确是有效。“以罚代管”的精髓想要用好“以罚代管”这种管理模式,需要掌握两个核心精髓,一个是“罚什么”,一个是“怎么罚”。1、“罚什么”即罚款的内容。让我们回到“以罚代管”的本质--以最轻的方式获得想要的服务水平。这个服务水平的达成率就是罚款的内容。而服务水平随着客户需求的上升以及不断加入整个网络的节点数量的增加会不断变化,所以罚款的内容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调整。在宏观业务设计中,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到底交给谁来做,怎么保证其服务水平等都体现在这个罚什么里面了。2、“怎么罚”这是目前最受诟病,确实也需要极力提高的部分。加盟物流企业用的比较多的方式是自动判责+申诉调整机制。两种机制连用也是由于物流业务异常情况太多,目前还无法全部规则化系统化,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调整,但也是这个人工干预使得“怎么罚”这个环节显得不够公平、透明,引来一片诟病。最理想的状态就应该是按照服务水平自动判罚。现在互联网模式下的大量物流类企业都采用类似的自动判罚(Uber,滴滴,美团等各类终端人员的自由进出,基于服务水平的奖惩规则都是一个套路)。加盟物流企业在这方面是鼻祖,但是似乎有被后来居上的危险。为什么说世界领先?基于服务水平管理的模式在全球供应链领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模式,但是尚没有成熟的企业真正完成这么体系化的可复制的模式。而在国内,从申通开始到成功复制加盟制的所有快递乃至快运加盟公司,都证明了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形成模式。大家经常对标的美国三方物流公司C.H. Robinson,又有几家人复制成功了?基于服务水平的上下游协同,以至于形成动态的商业生态。我们经常说物流是一张铺在中国地图上的流水线,从收件到派件经过几十个环节,每天几千家公司(每个加盟商是独立公司)协同配合完成远超国际巨头的时效兑现,这绝对是奇迹!“以罚代管”的高要求说得这么牛,实际上这些加盟制企业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当完成以服务水平管理整个网络的事实后,如何提升“服务水平的设计”以及让整个网络更加公开公平甚至自动化的提升服务水平对总部的设计者也提出了世界级的要求。如果还是凭经验,拍脑袋,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大刀耍到自己身上来是大概率。在此宏观业务模式和管控模式基础下,详细业务的设计,服务水平(流程体系)的持续优化,仲裁体系的公开公平等课题都是长远发展的功课。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还有:【原色方法论系列】战略会合点:为什么老板认为方向明确,而团队觉得老板方向总在变?【原色方法论系列】战略会合点之业务目标:如何正确的给员工画大饼

0 Comments

原色咨询 巫兴亮:物流企业,“硬软结合”, 快速制定战略和行动

半年已过,第一梯队的物流快递公司(如顺丰,德邦)都在考虑明年战略和预算的事情。对于第二梯队和快速成长的企业,至少也在考虑如何在下半年完善业务和运营的优化。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 能简单有效的制定未来一年或者半年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呢?有,那就是华为曾经花费3000万,从IBM引入的业务领先模型(BLM,BusinessLeadership Model)。业务领先模型分为两部分:软的方面:最上面的是领导力,公司从战略到执行,归根结底是由企业的领导者来驱动的。硬的方面:战略和执行的机制。从差距入手,通过市场洞察、战略意图、 创新焦点、业务设计,完成战略设计。再从关键任务、人才梯队、正式组织和文化氛围四个方面进行战略执行和落地。但对于快速成长的物流企业来说, 我们摸索出一套简版的业务领先模型,更加有效地进行战略制定和执行。就抓“一软一硬”,软的还是最上层的领导力,硬的方面是原BLM的中轴线,如下图:下面,我们将用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使用简版的BLM模型,快速制定战略和行动计划。案例背景A物流公司业务增长面临瓶颈,公司发展战略不聚焦,公司创始人、高管团队没有对未来一年的打法形成共识。面对业绩低于预期,和竞争对手的异军突起,大家都很着急。原色咨询组织A公司的老板和各部门高管聚集在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战略研讨会,研讨了公司与目标的差距,明确了战略意图,梳理了公司业务设计,并制定了关键举措。解决了长期困扰大家的“战略共识”问题,统一了未来半年的打法,3个月后业绩明显出现回升。过程与方法第一步,明差距战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因此,第一步需要公司核心团队对公司现状和期望间的差距进行感知。差距分析分为两种,机会差距和业绩差距。业绩差距好理解,指的就是公司经营业绩与预测预算的差距分析。机会差距是指如果公司抓住某些机会,可能会带来的更多的销售额和利润。经过所有高管分组讨论,大家识别出来公司目前最重要的6项差距,其中——业绩差距:市场份额没有达到预期网点、分拨中心毛利不达标时效稳定性差机会差距:大客户开发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新产品增值服务不足找到了关键差距,下一步就需要为寻找创新机会指明方向。 第二步,定意图面对上面的差距,尤其是业绩迟迟达不到预期时,高管团队去集体思考:“我们这群人聚在一起,最终是为了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公司创始人也深度参与研讨,经过多轮沟通讨论,最终达成了公司战略意图。比如,在这个案例中,A公司的愿景是通过准确快捷的服务,成为受人尊敬、值得信赖的一流快递公司。并进一步对公司的战略目标达成共识:成为中国某细分快递行业市场占有率的第一名。 第三步,业务设计(策略层面)有了共识的战略意图,下一步需要细化战略落地进行业务设计。业务设计以深刻的市场洞察和对自身企业分析为基础,着眼于更好的利用内部能力,探索可替代的业务设计。在这步研讨中,需要所有高管经过讨论能回答如下几个问题。我们服务谁?我们差异化在哪里?针对目标客户,采用什么样的盈利模式?怎么持续的开展这项业务?企业核心竞争最重要的三个维度:客户、成本、产品,每个企业都希望在各维度都有突出表现,但关键在于确定最强的维度。如上图所示,优秀公司必须在其中一个维度上持续领先于竞争对手,而在另两个维度上达到行业良好水平。结合A公司自身最擅长的维度,经过高管讨论,A公司将自身定位为首要追求产品卓越,其次追求成本领先,最后考虑客户定制,并制定了未来3年主营业务持续发展和新业务扩展设计。 第四步,关键举措为了支撑战略发展、业务设计,逐步缩小与目标的差距,我们需要制定未来一年马上要实施的关键举措,并按月度/季度跟踪衡量结果。经过激烈的讨论碰撞,A公司高管最终投票选择了未来一年的关键举措为:1. 产品和线上系统建设建设支持加盟商深度运营的互联网化IT产品研发迭代能力构建系统的全程追踪、以及与市场全系统集成的能力2. 业务运营能力提升          建立转运中心运营、服务水平、及收费标准,以及盈利示范模式3. 匹配战略的组织和人才水平提升         优化调整组织和管控模式,识别核心岗位、明确内部培养和外招策略等 第五步,组织和人员调整根据前面的关键举措,快速进行组织和人员调整。本案例中,公司围绕“大部制”和“扁平化”的原则,加强了运营条线的垂直一体化管理,以追求产品品质的提升。同时,出于经营业绩的统筹安排,对部分省区总经理做了轮岗调整。结果在召开战略研讨会之后,公司根据研讨会结果很快落实了业务策略、关键任务以及人员和组织的调整。3个月后,公司经营指标(货量和收入)增长了50%,品质指标(时效、破损、丢包等)提升了30%,让公司回到了期望的轨道。讲到这里,故事才讲了一半,这个案例之所以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实远不是2天的研讨会来实现的。而是通过1个月的时间,项目团队和公司一把手无数次沟通,事先确定了战略方向,2天的研讨会无外乎是通过“术”的层面,让大家形成共识而已。在此,我们深感战略制定中,“软”实力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领导力,既包含一把手的战略洞察,也要根据核心团队的个性特点制定战略和执行。 1、一把手的战略洞察一把手要有敏锐的嗅觉。要快速看到事物的本质,包括物流市场可能的机会,自身企业的基因和优势,自己个人的优势,从而快速形成业务和管理策略,并在迭代中优化。每个创业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物种”,不能简单学习“德邦”等优秀企业创始人的特点和成功路径,而要反过来洞察自身,找到机会和优势。一把手的洞察力是不是足够强,看问题是否准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大半个生死。优秀的领导人,往往能准确洞察,力排众议,而不求与大家表面上的和谐。顺丰坚持做高端商务快递,并收归直营;德邦坚持聚焦公路零担物流,并内部培养人才;百世快递坚持科技驱动等等,都在于一把手对市场和自身优势有良好洞察。如果一把手对洞察力不够自信,可以找外部资源,如咨询公司、外部专家来弥补自身不足。2、 利用高管团队的优势(而不是短板),进行战略制定和落地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时间窗口期,唯快不破。传统的“定战略、搭班子”已调整为“搭班子、定战略”,凸显互联网时代“人”的重要性。在战略制定中,如果有高管在某些业务领域有经验、能力和意愿,可以直接围绕该高管,设计新业务,并以创业孵化或事业部的方式进行管理。若有些高管在管理方面有特长,那可以在“大部制”的组织设计原则下,让该高管管理更多的部门,承担更多的职责。若有些高管擅长攻城拔寨,则可去开拓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的业务。总之,围绕“人”的强项,进行战略设计和落地,将是快速发展企业行之有效的办法。一句话,1个月的准备,2天的战略研讨会,软硬结合,以领导力驱动战略设计和执行,将是目前形势下物流企业突破时间窗口期,被验证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2017 原色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由原色咨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本版权信息、原文链接,且不得删改原文内容。原色咨询:一群有梦想有专业来自国际一流咨询公司的团队,以为客户实现业务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理想,投入到英雄辈出的物流行业。前进路上,希望与更多有志之士同行!微信号:RGB_CONSULTING提示: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原色咨询

0 Comments

原色咨询:助力战略软着陆,需要“全栈”咨询顾问

引言咨询行业早已走下神坛,全球顶级的咨询公司同样会被客户要求方案要“落地”,意指飘在天上的战略如果不落地毫无意义。而咨询公司帮客户实现从战略规划到运营落地的完整案例确实的不多,咨询行业应该好好给自己“咨询”一下,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服务了。什么是全栈咨询顾问与多位企业家与资深顾问的深入交流后发现,要满足客户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的战略落地,对咨询顾问提出了很高很高很高很高很高很高的要求。咨询顾问都会用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经验来评估服务的企业并提出建议,而传统咨询公司给顾问搭建的知识框架大多数是“专业化”的。做业务战略,财务战略,营销战略,人力战略,IT战略,运营,供应链,... 每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练就自己的本领,在为企业咨询的时候,通常容易将自己专业和擅长的方法作为落地的抓手。大型咨询公司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通过多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的方式试图给出一个整体性策略,一则咨询投入暴涨,二来多领域专家能协同形成一个真正有前瞻性且协同落地的难度远超预期,要知道专家顾问每个都很厉害,谁都不服谁。企业需要知识结构和经验都更全面的咨询顾问,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领域相互影响协同发展的。当我们在提出新的业务假设和产品设计时,咨询顾问在论证完业务后,需要考虑此业务落地过程的组织,流程,人才技能,绩效方案,技术路线选择,推动变革的策略,落地过程中其它商业伙伴的关系... 而且需要在小范围内快速完成全局的思考和规划。借用IT领域的一个概念“全栈”,”全栈“咨询顾问能够全局思考,掌握多种技能,完成从前台到后台独立搭建体系的能力。全栈咨询顾问技能要求“全栈”的咨询顾问需要掌握企业管理的多维度技能,以前说的一专多能(或者T字型人才),但我们认为的“全栈”更高于一专多能,更接近于“多项全能”。我们服务的大部分客户属于快速成长的中型企业,“多项全能”的顾问更加有利于完成有创造力的业务设计并能够考虑落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实际情况。因此,原色咨询在规划顾问的技能路线时,从高级顾问开始就要求每个人需要三项以上的专业技能同时发展,并且越往上不仅专业深度要加强,业务领域也需要不断扩大。虽然我们已经有来自于国际咨询公司战略,运营,财务,人力资本,IT都各服务线的合伙人,但原色咨询内部不再设“服务线”的概念,要求每个顾问成为掌握全面技能,能独立完成规划到落地思考的“advisor”而不是“SME”。”全栈“咨询顾问的另外一个维度的要求是,不仅仅能做高阶的规划,同时也能深入落地的细节。对于象牙塔出来的咨询顾问,这是非常艰难的转型。我们要求既能够与企业家共同探讨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公司未来业务的影响,帮助企业进行投融资规划及收购兼并整合,同时也能和操作工人交流操作规范。我们认为多项全能的技能还不是最难的问题,而是真正”换位思考“的能力。作为顾问,需要与客户每一个岗位都能平等对话并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情况,比如,做物流运营规划的顾问不能理解长途司机全家老小住在车上跑几千公里的长途,沿途遇到的各种车匪路霸和油耗子及偷轮胎的现实,就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规划的线路调整,绩效方案,SOP无法落地。顾问基本不需要参与运营落地的具体过程,但是需要理解运营规划和优化的过程除了管理体系,落地过程中涉及的众多一线变量。这需要顾问自己从天上到落地的过程,不是在办公室进行方案设计,把企业里的人当作数字的顾问,而是能够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看未来,也能趴下来看不同的角色怎么生存,能够既设计业务方案解决”事“的问题,又能够洞悉员工内心诉求解决”人“的动力。结语回顾这些年的咨询经历,靠着方法论和”最佳实践“给客户作报告的咨询已经到头了,虽然”全栈“咨询顾问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极高的要求,但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份职业,就必须不断超越,才能成就客户。原色咨询选择了对自己提出了超乎传统咨询顾问的苛刻要求,但是我们坚信,只有这样的要求才让”顾问“这个称谓再次赢得客户的尊重,也让”顾问“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的”Advisor"。©2017 原色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由原色咨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本版权信息、原文链接,且不得删改原文内容。原色咨询:一群有梦想有专业来自国际一流咨询公司的团队,以为客户实现业务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理想,投入到英雄辈出的物流行业。前进路上,希望与更多有志之士同行!微信号:RGB_CONSULTING提示: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原色咨询

0 Comments

BI:浅谈物流行业主数据管理

引言上次的物流行业大数据技术的BI的制胜之道发布后,有朋友问怎么在物流行业开始做BI,这期我们就聊一聊想做BI的第一步,如何做一个好的BI战略。那我们还是从物流行业中的数据存在的主要几个问题谈起吧:1. 数据重复(多系统同时存在,比如账户,用户,客户等)2. 关键数据缺失(比如分拨等级的维护,大区的等级等关键信息)3. 数据错误(由于人工输入,前后有空格,错字等)4. 无法关联(由于两个系统之家的ID,名字都不同,没办法进行跨系统关联取数使用。)物流行业数据现状在一个企业中,数据上经常会出现以上几种问题,而在完整的数据分析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叫做“数据探查”,其目的就是为了对“脏数据”进行相应的“清洗”而做准备,从而减少或避免这些数据对分析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大化数据分析可以提取的数据价值。物流行业发展的实在太快了,很多时候,企业的架构师职责缺失,而系统又需要快速做出来,那么主数据管理功能就会散落在每个系统。目前物流行业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和信息孤岛,缺乏有效的整合和集成,更没有一体化的科学合理的架构,同类数据可能分布在各个不同的系统,且不一致。在做BI之前,如果真正能在企业内部达到以下三个集成,就可以考虑开始BI项目实施了。界面集成:企业门户、单点登录集成数据集成:主数据有效管理、数据共享机制成熟应用集成:基础数据平台、核心应用主数据交互性高主数据探查会诊(CRUD矩阵)图中谈到的主数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主数据就是不依赖其它数据,可以独立反映客观的真实存在主体数据。主数据一般都是交易活动的基础,所有的交易明细都要围绕主数据展开。主数据从特性上来说,相对静态,增量小,数量级也很小。一般情况下在业务管理中都会用到主数据来进行运营,经营操作管理动作。如果企业没有一个主数据管理平台,做的BI项目会事倍功半。你会发现每个系统的主数据散落各处,大家口径(分子分母逻辑,取数时间点,名词解释等)不一致,那么即使做出来的效果再好,报表数据的口径就会受到各业务用户的准确性质疑。那么该怎么做好主数据管理呢?下图为CRUD的调查矩阵示意图,通过此矩阵,可以清楚每个业务系统的各种主数据的管控情况比如:创建(C),使用(R),更新(U),删除(D),有了这个矩阵,你可以对比到哪些主数据是存在C和U,D的冲突的,然后召集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会诊,确定C,R,U,D的规则,最终形成系统间的数据流向控制,比如:一个新增网点功能,如果两个系统都存在,需要考虑如何判断哪个业务系统真正应该拥有权力,如果两个系统都有,那么需要确定一个系统增加的时候,如何通过同步机制同步到另外系统中去。还有禁止掉某些系统的网点添加权限等等。这是一个非常痛苦且漫长的过程,如果这一会诊做不好,会在BI系统中发现很多工作都需要重新来过,如何分别相同ID但是名字不同的数据到底该保留,合并,甚至反复的增减清洗规则等被动的工作,而且要承担起推动主业务系统整改的责任和义务了。主数据管理拿到了主数据的CRUD探查结果,那么下面我们就需要做好主数据管理工作了。首先,按照一个系统管理,其他系统配合的原则来设计。数据质量管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拿一个客户举例,客户就应该是在CRM来创建的,创建的时候,有客户编码,姓,名,性别,手机号,邮箱,地址等关键组成属性。在这里,客户编码就是唯一标识,无论是在快递系统,还是在快运系统中,使用到这个客户的时候,都需要从CRM进行同步使用。所有关于客户的管理,都应该由CRM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切忌在两个系统以上进行客户维护。即使可以在第二个系统维护,也要通过接口回传所更新的属性。那么我们再看下数据质量管理框架中,对于数据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有效性:所有的数据都必须符合有效性,比如性别列,不能存在M/F,男/女,0/1多种编码并存的局面,手机号应该是11位的纯数字,不能有字母夹杂其中。身份证号规则等都需要预先设定好。唯一性:数据必须要有唯一辨识,比如客户编码,如果用手机号做唯一编码,就存在一个人有两个手机号的记录出现,需要重新考虑系统的唯一性设计。完整性:系统应该维护一个属性的所有条数。比如男女,不应该存在null的状况。一致性:一个客户买了东西后,寄件日期早于其购买日期,系统不应该出现此类问题。及时性:如:CRM中,一个客户的地址不再有效,而其他系统中的最新地址却关联此用户。一定要有这种系统同步策略存在系统操作联动中。准确性:如:客户被定义错了所在的会员层级。这种低级错误一定要全部避免掉。精准性:如:在销售数据中,产品编码通常是用来区分不同产品的。结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数据管理是做BI项目的必须要准备的一步,如果这步做好,对于BI团队是非常幸运的,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能管理好自己的主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获取更多的业务价值,最终带来成本的降低,带来更多的利润和加速商业决策的过程。作者:李高峰,目前在原色咨询从事BI与大数据相关的咨询工作,曾长期从事多家世界五百强相关项目,目前从事物流行业的敏捷BI和大数据建模项目。曾获PMP,CSM,LeanKanBan等认证。©2017 原色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由原色咨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本版权信息、原文链接,且不得删改原文内容。原色咨询:一群有梦想有专业来自国际一流咨询公司的团队,以为客户实现业务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理想,投入到英雄辈出的物流行业。前进路上,希望与更多有志之士同行!微信号:RGB_CONSULTING提示: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原色咨询)

0 Comments

物流行业大数据技术的BI的制胜之道

引言还记得《魔戒》里面白袍巫师所使的水晶球Palantiri,可以拥有看到任何地方的能力。能看到千里之外,甚至能预测未来,电影里最伟大的巫师才能有这种操纵能力。如果在现实中,也能实现这样的超能力,是不是在经营运营管理上可以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甚至可以在商场上独立鳌头了呢? Palantir公司,是美国大数据方面的独角兽公司,Palantir公司的主要成就包括:·        911之后,Stanford的几个教授差点被CIA抓起来,原因是他们利用海量信息并迅速分析后的相似结果发布出去。“人脑+电脑“来分析复杂问题并辅助反恐的可能性,初见端倪。·        一家受雇于SecuritiesInvestment Protection Corporation(SEC旗下组织)曾利用Palantir爆出猛料,在整合40年的记录及海量数据并充分挖掘之后,终于发现了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Bernie Madoff)的“庞氏骗局”。·        除了翻出麦道夫,在随后不久,Palantir在抓住并击毙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行动中,又立上了一功。 许多重要的事情,是无法测量的,你必须进行管理。虽然管理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测量的东西,但是数据在管理中仍然很重要。在今天,弄清楚管理过程中哪些数据比较重要仍然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有效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衡量公司执行管理层和员工的业绩,还需要衡量客户的各个方面。本文会提出在物流行业中大数据BI应用中,探讨如何能像Palantir一样挖掘出可贵的商业价值与洞察,转型目前物流行业普遍粗放的管控模式,变型为数据驱动管理以支持前方的炮火精准导航与爆破。 浅谈BI与大数据概念与常用工具大数据这三个字的意义更多是指一种概念和思维方式,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既不是一种工作也不是一种技术,可能勉强算得上是一些门槛稍高的,和数据科学有关的算法,技术以及工具的统一称谓,比如数据挖掘(聚类,关联),机器学习(逻辑回归,神经网络),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比如分布式运算(Hadoop, Spark,Hive等)。相比大数据,Business Inteligence(BI)的历史就要久远许多,在各大软件厂商的不断教育下,大中型公司几乎都采购了BI软件。其实BI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和大数据一样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技术和工具,像是数据仓库,OLAP cubes,数据集市,星型模型,数据挖掘等等。那么他们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东西呢?首先给大家列举下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商业智能(BI)其实软件厂商所提供的BI软件与广义的BI概念还是有很大程度的区别。为了追求高度的抽象化与通用性,BI软件大部分时间所承担的责任是一家公司的各类报表应用:将各个IT系统的数据传输聚合至BI,然后进行统计汇总,并统一在前端通过BI 报表或portal呈现出图表与数值,便于业务人员了解日常数据和运营情况。所以除了ETL部分以外,BI软件绝大多数的功能都是通用性极强的,跨行业,非定制化。 数据清理程序(ETL)ETL是英文 Extract-Transform-Load 的缩写,用来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至数据仓库的过程。传统的物流企业目前面对内部各数据孤岛上的零散数据库,特别需要使用ETL来进行数据整合的过程。ETL看似低端,其实当今的大数据顶尖企业Palantir,在最初为CIA服务的时候,也是从ETL开始的,让美帝特工不用在分散的多个数据库上分别做一次查询。这也就决定了BI软件的最强大之处就在于监控和绘制通用性的统计报表,比如时间序列统计(趋势分析),分布统计(分种类统计),分段统计(数字类)等等。BI软件的强项是将这些业务数据汇总起来,无需经过编程即可绘制出可供长期监控的可视化报表,同时实现随时更新。 数据科学,如果站在一个数据工程师的立场上,BI软件做的事情其实也属于数据分析的范畴,任何数据洞察,数据挖掘工作都需要涉及到这些通用维度的基本统计。但在这种浅层分析的基础之上,数据科学家可以通过带入较强的人为干预和行业性输入,做到许多高于BI的数据洞察。而将这些洞察落地,运用至具体产品设计,产品营销方案,会员体系管理和售后服务中,便可以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实现以数据驱动业务。而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用到大数据技术和ETL技术来支持BI的洞察逻辑。 BI工具的种类包括:报表工具-在内容、设计、数据源、格式上过于复杂的特殊报表需求, 可以交给报表工具去处理。多维分析工具-涉及到建立一个与关系型数据存储不同的结构 (立方体),这是对在一 些维度和尺度上的高性能需求的优化。数据挖掘工具-算法数据挖掘则会让你意识到还没有浮出水面的新的市场机会或商业问题。数据可视化工具-提供了一种方法,让海量的详细信息通过绘图,制表和 穿过数据的卷宗而形成视觉上的认识。 BI与大数据在物流企业应用场景谈完了工具,那么我们再看看在物流行业,大数据BI可以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吧。·        动态路由优化 - 一件货物的路由分配,需要分析所有的路由负载状况后进行动态路由调整及优化,让路由系统就像人的毛细血管一样的精密流转。·        人员密集的装卸车-需要对外场里面的所有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比如货区之间的科学设计,笼车,叉车如何最优调整才能让装卸效率最大化分析。想要做到这一点,一切操作皆需要流程化运作。·        网络规划 - 一般而言,网络规划是一个及其依赖算法的大数据运算方式,一般需要对车线,路由,网点位置,票件量,组织效率等各数据源进行数据建模,算法优化分析,最后对网点和分拨的调整给出专业建议。·        运营能力规划-对于运营能力,简单而言就是人力充分利用,车辆的重复使用,减少单边车,人均效能提高各方面进行大数据量分析和给出调整建议。·        客户忠诚度-依托于CRM系统,针对于网络的论坛,菜鸟评价,大量在线不规则数据进行爬虫抓取和分析,根据预设好的客户忠诚度模型,充分挖掘忠诚度高,客单量较多的客户进行分析后的特别关怀活动。·        服务质量提升-针对于客服、仲裁、菜鸟指数相关的收发派签等环节的大数据量分析,明显提升各环节的服务质量。·        风险评估和预防-风险方面是快递快运企业最为头疼的一块。使用相关性分析,可以预测出2天内马上爆仓的分拨中心,可以让分拨经理提前进行额外的人力配置和更优的排班计划,找到更多的车辆而非临时车运力有效降低成本。·        市场洞察-可以分析出重点市场的货源结构及峰谷时间段,同行的平均价格分析及漂亮预测,来根据市场上的军情做出有效反应。·        财务需求与供应链分析 -如果能清晰分析各种增长模型,可以最终落实到财务预测分析模型中,在需要大量现金流的时候提前支取,更早的预估车辆购买与货量增长的匹配模型,进而对内做有效的财务决策。对外,对B2C和B2B模式的供应链分析客户的需求并提前布局满足客户的需求。·        地址匹配 - 与GIS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对于客户和地址的管理更有效的分析,从而有效降低错发误发件。·        环境和天气预测 - 同一些外界网站和官方数据进行有效联动,通过提前进行天气预报并且进行系统路由临时调整,对于一些特殊路段绕开更快的货物运输与派送。 七个数据分析层级那么要怎么才能做好这些场景呢?一般而言,需要搭建好这七层的数据及分析基础,以下图中需要从底往上以此进行数据建模和分析过程。 §  基础数据平台:包括各种数据池数据,元数据,主数据,包括客户的数据形成一个用户画像存在公司级的数据库里面。§  产品研发:一方面可以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做热门的个性化产品研发,通过规模化的手段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业务运营监控:通过大数据去监控异常变动,比如通过大数据来及时监控KPI,快速生成可视化图片等快速洞察业务现状,及时避免损失。§  客户洞察、体验优化和智能客服:通过360网点系统,建立客户洞察分析基础,使得最终用户的体验优化,可以通过爬虫抓取客户对本物流企业的评价及即时反馈。同时可以引进智能客服系统,对于客户的查询及投诉建议等有更好的管理。§  精细化运营及营销:通过以上各层,打通精细化运营的基础,更丰富的利用各种运营,经营分析和用户画像,货源结构等综合信息,打通数据管理层次。更好的进行精准营销。§  业务市场传播:更好的分析客户的心理诉求,根据客户的喜好度进行数据挖掘,并且投入结果到更丰富的客户管理中去,建立起客户忠诚度管理等系统及品牌营销策略决策。§  战略分析:如果大数据能打通任督二脉,那一定是能建立一个从CEO到底层员工都可以受益的全景视图。在这个超能水晶球系统中,最能决胜至胜的关键点就是快速的战略分析到流程驱动,到最后KPI考核融为一体。这才应该是物流企业最需要的超凡水晶球。如何来实现以上者七层递增的大数据BI应用场景呢?首先,要避开三个大坑:§  业务部门不知道BI或者大数据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在业务的哪些场景里能用到。§  企业内部数据孤岛非常严重,不同业务部门的数据库各自为政,跨部门使用数据非常困难。§  组织架构不合理 要避开这三个大坑,一定要做好业务规划。在没有业务需求场景的时候就拉起大数据应用的队伍,让他们研究,这样他们就难办了,往往出来的成果也不明显。最后这种的情况下就会失败。所以,应该反过来,先从业务角度,从结果看,从哪些方面能应用大数据能帮我带来好处。这需要企业领导人,业务负责人和大数据专家一起认真规划探讨,尤其是要根据企业一到两年或者更远的业务规划,看大数据是在哪些应用场景上对我有促进作用?是效率方面的提升还是业绩方面的直接提升?确定了大数据的应用场景,然后要根据业务场景去看数据模型怎么去搭,需要哪些数据,如果数据不够,再去和外面去合作和购买相关的数据。 2016年,是资本充分布局物流行业的初始元年,2017年及未来的物流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过程,那么建设具有大数据技术的BI,如果可以实现在物流行业做到知历史,管现在,看未来,那么物流行业的这种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游戏规则就可以在看清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快速调整市场反馈与速度差异,实现中型物流企业可以抗衡大型企业,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希望更多的优质物流企业能在大数据使用场景多下功夫,早日实现这一弯道超车的梦想,实现自己的商业帝国的构想!©2017 原色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由原色咨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本版权信息、原文链接,且不得删改原文内容。原色咨询:一群有梦想有专业来自国际一流咨询公司的团队,以为客户实现业务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理想,投入到英雄辈出的物流行业。前进路上,希望与更多有志之士同行!微信号:RGB_CONSULTING提示: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原色咨询

0 Comments

从银行业来看物流业(一)

引言银行业、物流业,前者号称行业之母,而后者是目前国内成长性和活跃度都很高的一个行业,貌似两者八竿子也就能稍微打到一点。但作为成长性行业,除了同行对标外,应该多向相对更成熟的行业取取经,万科在一路成长过程中,先后对标过房地产业的新鸿基、帕尔迪,以及跨行业的丰田、汇丰。何况细想下来,银行业确实有不少跟物流业的相通之处。银行业的资金服务和物流业的物流服务,都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服务,银行业和物流业总能从各产业的发展中分一杯羹,无论这产业是制造业、零售业、地产、或是电商等,其行业规模发展跟整体经济发展呈高度正相关性。银行业总资产在2006到2015的十年内,年平均增速达到18.29%,略超过广义货币M2的16.75%同期年平均增速,其中诸如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成长型银行,十年营收年平均增速都超过25%;而物流业货物运输量在2006到2015的十年内,年平均增速是7.44%(2015年达到417.6亿吨),略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速。战略控制上的启示本质上,银行业和物流业,都属于强调规模经济的服务业,未来行业集中度格局势必是几超多强加上一批小众企业。现阶段,银行业有4000多家企业,但17家全国性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总资产占了全体商业银行的73.9%(2015年底),其他大部分是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而物流业的企业家数应该是10万级别的,领先的全国性物流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也要低得多。下表是战略控制指数,也就是保护利润的强度的一种评估框架(基于Profit Zone一书进行了修正)。对领先的全国性银行企业来说,从早期的成本优势,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目前正在向差异化品牌、产品设计、以及混业经营/交叉销售带来的客户粘性等方面发力,比如,招商银行的大零售战略、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特色、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特色。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怎么加强战略控制,行业本质决定其根本是要能够带来业务规模,不能带来业务规模的所谓差异化、所谓产品、所谓客户粘性都是不那么靠谱的。零售银行业务一般来说成本收入比会较高,但随着数字电子化能力和社会的财富集中,招行的高端零售银行策略是有其成功基础的。物流业现阶段,不论在需求端还是在服务提供端,都还处于高度同质化的阶段。对于以成为未来几超多强中一员为目标的物流企业,像电商、零担、三方等主流跑道是必须参与其中的,而目前的关键成功基础是建立同等服务水平下的可持续成本优势,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度研判物流需求端的潜在变化,同时评估服务提供端的实现能力(技术上的、管理上的),适时地打造出差异化品牌、产品、客户粘性的新战略控制点。商业逻辑上的启示-业务发展路径银行一只手从资产端(主要是贷款)获取利息收入,另一只手向负债端(主要是存款)支付利息。早期,国内很多银行都有“存款立行”的思路,其背后逻辑是,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企业贷款需求旺盛,存款利率成本相对固定,所以银行的重点工作就是吸收存款,这样才能满足贷款需求,也就是供小于求的市场状况;后来随着存款端规模的快速扩大(货币投放量M2增速远大于GDP增速、以及电子化快速降低了纸质货币的沉淀量),越来越多银行开始更重视资产端的拉动作用,只要你有合适的资产,总能找到匹配的负债。物流一边是货源,一边是产能。过去十年,电商和企业物流外包的快速发展,规模型物流企业都是在快速建场地开线路来扩充产能,这样才能满足物流需求,同样是因为供小于求;后来随着物流产能的快速扩张(资本介入、阿里双11、以及社会化零散运输产能整合能力的提升),整体上供并不小于求了,于是,越来越多物流企业开始向下、向西、渠道进一步切分等,也就是开始更重视货源端的控制力。但这里跟银行业不同的是,因为产能端运作效率能力和服务水平都还不够,即使你有合适的货源,未必你能够有匹配的产能。因此,物流企业挑战很大,在紧抓货源端控制力的同时,还需要匹配发展产能端水平,从而建立正循环。商业逻辑上的启示-发展轻量化近些年许多银行都在提“轻资本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比如资金托管、理财产品销售、信用卡、咨询服务等,银行的投资者也特别看重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但我们还是要清楚,银行中间业务是依托于银行存贷款资产规模的。近几年银行业中间收入占比逐步提升,至2015年4Q已经达到23.73%,但其中,四大行和股份行的中间收入占比要远高于城商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背后的主要差异就是存贷款资产规模。如果存贷业务比作电影院的票房收入,那么中间收入就是门口卖爆米花的,虽然卖爆米花不用受制于电影座位数量,但会受制于来看电影的人数。领先的规模物流企业,现在也都依托物流,向供应链金融、汽车后服等类中间业务发展。诚然,类中间业务确实是营收增长点,但切记别舍本逐末,忘了物流运输规模才是本。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些纯交易平台的真正轻资产运作模式呢?金融业的P2P交易平台(银行企业基本不玩这个)算是一种,我更多地理解其为科技型公司,运用技术来解决供需匹配和风险管理;同样的物流业交易平台,本质也类似,如何运用技术来解决供需匹配和质量管理。另外,你觉得这类交易平台面对的应该是主流市场还是利基市场呢?待续说明本人对银行业的理解有限,成此文只是希望物流同仁的从业者们,在应对激烈的行业内竞争时,偶尔跳出来看看外面。后续,计划再从客户管理上、经营效益上、以及未来发展上,分析下银行业对物流业的启示。当然,如果本文阅读量寥寥,那也就没有后续的必要了。:)©2017 原色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由原色咨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本版权信息、原文链接,且不得删改原文内容。原色咨询:一群有梦想有专业来自国际一流咨询公司的团队,以为客户实现业务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理想,投入到英雄辈出的物流行业。前进路上,希望与更多有志之士同行!微信号:RGB_CONSULTING提示: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原色咨询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