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商学第一期第八讲在上海成功举办

前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是管理人才的培养,如何引导管理者进行全面地、更有深度的思考,进而做出更为符合企业整体发展的决策,是当下企业走出人才短板,突破业务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 原色商学Mini-MBA 本次Mini-MBA 课程在上海举办 课程主题为《像CEO一样思考》 原色商学Mini-MBA第一期第八讲: 像CEO一样思考   作为原色商学MiniMBA 一期课程的收官之作,本次课程原色商学请到了登弘商学的创始人尤登弘教授来为学员授课,授课主题为:培养人人像CEO一样思考™。经历了7次课程的洗礼,这次课程的设计将前面系列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   课程内容方面,该课程针对现代企业的普遍管理困境,通过经营模拟实战的方式,着重以企业经营者视角培养管理者的全局观,课程的最终目标在于让学员们都成为CEO,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课程安排方面,本次课程结合原色商学的专业课程及物流企业学员的行业情况进行了更具有针对性的编排。 在讲授环节,尤教授基于各学员企业目前所处的痛点,提出了当前各企业存在的经营方式缺陷。尤教授指出,经营者与管理者确实存在分歧,双方在进行决策时存在思考模式的差异,但现在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趋向于集权,使得两方不能进行充分讨论得出更加优化的决策。   针对这个痛点他提出了让学员们体验本次沙盘课程,通过虚拟经营合作来体验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明白只有更好的沟通和合作才能最终引领企业更好的运作,最终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八讲特邀讲师尤登宏教授 作为本次课程的特色环节,在模拟团队经营环节,打破团队中每一个学员的思维牢笼,促进每一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通过各方碰撞共同得出更为精明的决策。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原色 Mini-MBA 课堂讨论照片 虽然随着环节的推进,小组中学员的磨合越来越好,做出的决策也愈发符合市场以及企业发展需求。但课程中也伴随着苦涩,很多团队在前期做出的错误决策难以在后期有效扭转,致使虚拟企业难以走出亏本困境而不得不面临破产结局。 但破产并不意味着退出,破产小组仍然积极参与剩余的游戏进程,在寻求重新盈利复活的同时也在反复总结经验,希望为自己的企业实际运营敲响警钟。 _…

0 Comments

【给企业家们】新常态下需迭代战略思维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自2014年被提出,其背后的主要特点为:1)速度: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2)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时代同时还有新技术和数字化,ABCDE等技术逐步深入并步入应用期,数字化转型也非常热闹,企业家们的战略思维势必需要迭代了。

0 Comments

网络加盟2.0时代—基于终局设计的E3模型

先从一篇管理文章谈起,在2018年11月《哈佛商业评论》刊登了加里.哈默的《科层制的终结》文章,这是以中国企业海尔为研究对象的管理文章首次登上哈佛商业评论的全球版封面,其核心观点是海尔的小微企业(创客)模式将是颠覆传统科层制(大家所熟悉的企业金字塔组织机构)的最佳实践,作者认为这是未来企业架构的方向,是现有模式的颠覆。然而,很多学者所不知道的是,在中国物流行业,基于小微创业的加盟网络模式走得更远,创新的价值更高。换言之,物流网络加盟模式对于科层制的传统企业架构颠覆得更彻底,并且是被验证了的最佳实践,可以预期,当中国的快递企业比肩3大国际快递公司时,他们的发展模式将被更多的关注和分析。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快递总和,快递的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电商业的发展,满足了消费者追求便利的习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品牌企业的供应链布局和发展规划,也促进了“新零售”的商业模式变化。被业界称为“通达系”的五家上市公司(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百世)是整个快递市场的主要玩家,这五家企业除了发展速度之外,最为世界所瞩目的是他们的运营模式---网络加盟,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中国模式”。“物流网络加盟模式”并非通达系首创,其来源在于“特许经营”,但是它的服务链条之长、结算模式之复杂、盈利(利益分配)模式之巧妙、网络成员数量之庞大等都是极其独到的管理创新。通达系的加盟管理模式是在中国电商快速成长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特定经济环境下发展而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一直是主旋律,我们暂且把他们的加盟体系称之为加盟网络1.0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如下:有关环境特征和管理特色,在今年的运联峰会上曾经做过主题分享,不再展开。本文重点对未来的物流加盟网络2.0时代的管理特征做进一步的阐述。先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物流行业依然需要升级版的加盟模式?首先,中国的物流企业需要更具灵活性、更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虽然最近几年中国物流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吸引了资本市场足够的注意力,但与国际市场或者国内其他行业的发展对比,除了已经相对成熟的快递细分领域,更为广阔的物流行业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主要表现在物流行整体业的GDP占比仍然很高;行业规范有待提升;行业从业者众多,头部企业集中度很低;行业的“创新”模式层出不穷;没有相对清晰的细分领域划分而导致的“跨”界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中国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追求发展速度、快速验证模式、提升业务规模,利用加盟体系的快速和灵活特性符合企业的需要。其次,加盟商对于企业来说,依然是有资源、有动力的“最佳拍档”。基于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任何一个企业建设自营网络,在资源、时间和竞争上都有巨大压力。管理上无法快速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科学运营体系;人力资源上,无法找到足够多符合公司要求的人才,也无法避免灰色地带和低效;更重要的是无法在已经有竞争者的各个区域市场和专业领域取得竞争优势。每一个具备意愿和资格的加盟商可以有效规避这些短板,作为加盟老板,他们依然保持自我决策和驱动的动力,同时在所在区域耕耘,拥有各种促进业务发展的资源,所以只要网络公司有理想、有模式,加盟商依然是最合适选择。第三,加盟网络的各种问题,包括质量保证等,既有前车之鉴,就有规避之法。确实,加盟网络已经暴露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保证全网质量、异常情况、高峰应急等,特别是一些问题加盟商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无限放大。但是坦率地说,很多问题作为直营企业也屡见不鲜,核心问题还在于平台企业的管控功力。通过通达系的发展历程看,上述问题瑕不掩瑜,随着网络企业的成熟,行业格局的形成,整个运营质量和生态环境在过程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加盟与自营的质量趋同也是一种证明。凡是过往经验、教训,都可以为未来企业所借鉴和防范。第四,目前生态环境和所处阶段,加盟模式符合行业发展和未来企业治理架构的方向。可以预期中国物流企业散、小、多、快的特色还将长期持续,行业集聚效应为建立网络平台企业提供了巨大吸引力和成功可能性,目前行业的众多玩家正是网络企业的优质资源,作为新的网络平台企业如果模式可行、管理体系成熟、资源整合有力,将有极大概率成为行业独角兽。而通过加盟模式成长起立的网络企业,本身就具备了颠覆传统科层制的基因,完全符合未来企业治理架构的方向,天然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如大家所了解的,加盟网络确实对中国物流行业和企业影响巨大,但是市场环境、行业特色、科技进步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未来的加盟体系发展一定不是过去路径的延续,我们把未来物流加盟网络的模式称之为2.0时代,针对其核心特色,归纳总结为基于终局设计的E3模型。设计(Engineering):对于已经成熟运作的网络加盟企业来说,他们在企业运作中需要的是不断优化管理体系,而对于每一个新进入者来说,加盟1.0时代的边走边看,内生式的自我发展模式基本上行不通了。主要的原因在于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物流行业已经基本上是开放市场,很少有领域“荒地”,如果没有完整、科学的业务规划和模式,很难吸引资本投入,从而就很难吸引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打败原有的竞争对手也就无从谈起。 在2.0时代,业务模式首先要明确,创新点、发展路径图、核心竞争力都应该明明白白。需要加盟商承担哪些职能也取决于网络公司的预期设计,这样在寻找加盟商时就会有的放矢;同样,基于网络规划之需要,合作伙伴需要什么样的投入,有多少利润空间,会获得什么样的ROI水平都应该是相对清晰的。简单来说,整个网络体系应该在预计的轨道上发展。生态(Ecosystem):在物流加盟网络1.0时代,整个行业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生态企业,如智能化的设备公司、金融服务公司、基于大数据算法的规划公司等,这些企业为未来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利用好这些生态企业,与这些企业共享成果,共生获利,将大大加快企业的建设步伐。在2.0时代,注重和发展平台成员的生态环境也是加盟企业的核心任务,因势利导,灵活发展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保证每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核心竞争力。基于网络规划要求,发挥成员企业特色和优势,帮助成员企业之间共享服务,比如快递企业的收派分离、供应链领域的云仓建设、集约运输的各个伙伴的云车辆、在乡镇屡见不鲜的网点共享,如同消费品的代理商逻辑,网络企业更多的是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产品,而合作伙伴可以选择性“代理”。不同于直营体系,2.0时代的加盟网络企业依然要保持合作伙伴的自我发展诉求,如果不能激发自我发展动力,高效率、低成本将无从谈起。能做到这一点的核心举措就是保证加盟商的利益空间,同时在约定服务水平下的自我管理,这是加盟网络企业必修课,而不是恰恰相反的单纯强调公司利益和强化管控。赋能(Enabling):这是平台公司职能和业务部门永远的主题,也是决定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既然是基于终局的设计时代,公司和加盟伙伴的能力都应该在考虑范围内,如何提升和发展都需要关键路径图。如同前面所强调的,合作伙伴的职能、规模、地盘都依网络设计的需要而确定,那么如何帮助他们达成预期就是重中之重。最需要赋能的表现在三个方面,管理赋能强调的是公司有必要帮助加盟伙伴强化管理,让他们懂得如何发展和赚钱,如何发展和建设组织队伍。科技赋能是因为只有平台公司才有资源、有能力进行研发,但所有科技成果都应该应用于业务过程才会创造价值,而科技的最主要承接主体就是加盟伙伴,如何让他们用好,并且有助于他们做生意才是要点。在2.0时代,服务赋能有新的含义,不能完全沿袭过去的“以罚代管”的简单模式,需要的是创新的服务和管理模式,重点在于共同提高服务能力,包括在流程标准化上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基于“积分”体系下的合作伙伴的优胜劣汰、自动化的判罚和公平的仲裁的结合等,回归到基于于服务水平的追求与共识。总之,网络加盟企业2.0时代强调的是基于终局的设计规划,E3模型的特点是三个方面都是乘法关系,相辅相成,不是简单的叠加,不可有短板或分步发展,平台企业需要一并思考,共同建设。因此,充分研讨已经被验证成功、有中国特色的加盟模式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颠覆传统企业管理机制,走出更有生命力的加盟模式的治理方式,是中国物流创业者的责任和幸运。中国物流行业还处于发展期,依然有诞生更多独角兽企业的氛围和土壤,也必将产生更多的“巨无霸”企业。

0 Comments

从快递公司业务量排名,Y评加盟网络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2018年12月28日国家邮政局毫无悬念的宣布了中国快递提前步入年业务量500亿件时代,这意味着中国的快递数量已经相当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当之无愧的快递王国(这项伟大创举在交通运输领域仅次于占世界高铁里程三分之二的中国高铁奇迹)。完成这个不可思议任务的主力是5个加盟制的快递公司“四通一达”(传统叫法),如今这五家公司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60%,且都已经在国内外上市,他们发展的故事一直被业界所津津乐道,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主要基于目前各家公司的业务量,探讨加盟制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排名。针对每家公司,只提炼一项外界看法相对一致的竞争力要素作为其核心竞争力,根据各个公司的业务量排名,来确定这项核心竞争力的排名。如文章标题,本文论点纯属“歪”论而已,所有信息基于公开渠道,不代表对公司的任何评价。(很神奇的巧合是,除百世市值低于申通以外,各个公司的市值排名也几乎和业务量排名一致,希望百世公司的市值发力或者申通公司加速发展业务量,使得Y论更有一致性。)No.1 中通排名第一的中通快递目前在美国上市,市值800亿RMB,市场占有率近17%。在所有公开信息中,中通最被业界认可的是“利益分享机制”。不同于其他公司基本上是老板家族绝对控股,中通从公司诞生时就更具股份企业特征(四个股东分享股权),虽然后来股权有所调整,但具备了股权分享的基因。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中通公司在股权利益开放、公司利润分享等方面都有很让业界称道的地方。比如通过员工众筹入股的运输车队解决公司运输管理上的各种弊端,即能实现公司效率、效益的最大化,又让所有线路成员、车辆资产投资方有丰厚的利润回报。在管理各个加盟商的“地盘” 和转运中心直营化时,通过总公司的股权设计,解决了加盟商和公司“博弈”的困局,实现了彼此利益一致化,真正做到“利出一孔进而达到力出一孔”,从而奠定了公司良好的运营质量和运营效率,在客户感知方面一直名列前茅。 No.2 韵达作为曾经排名通达系靠后的韵达股份,这几年通过自身不断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精细化运营”,目前已经占据货量榜第二位,成为国内最被看好的快递公司之一,目前市值已经达到650亿,市场占有率近14%。韵达的运营成本目前在通达系中最低,各个行业质量指数排名榜中也位列前茅,同时被认为是最有效投资于IT的物流企业。被称为快递企业老板中“最懂IT”的韵达老板,对于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一直亲力亲为,曾经在很多年前就亲自设计管理“一表通”,通过数据清楚呈现运营管理的优劣。同时公司在流程标准化建设、运营质量提升上不遗余力,即便在曾经面临严峻市场竞争和资金压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静心炼内功,表现出对运营管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实践证明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与IT技术的完美结合,造就了韵达目前的市场竞争力。 No.3 圆通圆通的发展最具波折性,经过多年的布局和市场策略,曾经在2015年一度夺得货量第一的桂冠,可惜势头不能持续,被后来者超过。如果评价圆通的核心特点,“战略布局和激进市场策略”可为通达系之最。第一家上市快递企业、第一家接受阿里投资、布局航空业务、收购跨境上市企业、首打价格战、建立研究院等等战略举措,公司老板的战略布局之高可以说每次都为业界所侧目。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战略规划设计都是核心竞争力,但是雄伟的战略规划并不能保证公司取得最后的胜利,战略的执行和坚守战略初心就变得更为重要,未来的发展中,期待圆通的宏伟战略逐步落实并取得预期结果。 No.4 百世虽然是收购曾经的通达系企业之一(汇通)开始涉足快递行业,目前的百世身上已经没有了通达系的痕迹。同韵达一样,百世一直在加速追赶行业领先者。快递排名第四对于“多元化运作”的百世是一个不错的排名。百世一直不懈追求“创新型综合物流服务”的愿景,并利用科技、金融、贸易等集成化的服务体系建设了一个目前最为均衡和综合的多元化生态服务平台,快运、快递、供应链、店加等业务都在稳健发展。我们认为,在目前的中国物流市场,百世已经构建了综合物流商的各项能力,并且能够初步促进各个业务间的融合,不同业态的协同发展和能力建设,为百世的未来综合性物流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点上,百世是目前最可能复制成为DHL,FedEx,UPS的中国加盟制网络公司。 No.5 申通比较遗憾的是目前货量排名最后的申通快递,作为最早开创加盟模式,并长期占据行业老大的王者,目前的排名有些尴尬。不过,本文分析的是目前各个企业的最重要核心竞争力,并不关注其下滑的原因。从业界看,申通目前最具优势的核心力是“加盟商的实力和行业经验”。作为加盟制企业的鼻祖,伴随申通和快递行业的发展,众多加盟商是所有加盟制的网络企业中实力最强的,虽然会带来各种弊端,但瑕不掩瑜,作为行业发展的受益者,这些加盟制的先行者,积累了足够的资金、资产、管理经验和体系,其抗风险能力和投资能力远远大于其他同行。申通加盟商的成长和公司发展模式,最好的诠释了“内生式”的加盟制快递企业的发展原因。如果能够通过利益分享机制,有效解决投资意愿,调动加盟商积极性,通过总部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加盟商的这个优点就可以为申通的再发展助力。 根据上述分析,按照货量排名的顺序,我们将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纳总结如下,回答加盟制网络的核心成功要素排名问题: 利益分享机制:加盟制网络企业是不同利益群体的生态平台,如何通过利益驱动各个合作伙伴自发自愿的为平台服务,提升平台整体质量、效率和成本,从而也获取自身利益是加盟制的首要因素。基于科技的精益运营管理:作为重运营的物流公司,无论是加盟制还是直营,精益管理都将是企业的长期致胜要素,依托信息科技,在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运营创新,作为企业长期优化运营的发动机,这一点对于追求效益的上市公司将更为重要。战略规划和市场策略:拥有伟大梦想和清晰的战略规划是每个成功公司所必须的。战略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战略的共识和执行能力,能够被实现的战略规划才能够真正使企业更卓越。创新的综合服务和多元化生态发展:加盟网络型平台建设事实上为公司多元化生态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发挥网络成员的特色,利用平台的规模优势,促进不同业务协同发展的同时,更可以提升网络成员的生态环境。优秀有实力的成员伙伴:虽然所有的网络平台都希望获取最具投资实力又能够有管理能力的合作伙伴,事实上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吸引到好的加盟商,还需要首先具备上述几个综合要素,同时,如何为加盟商赋能将成为网络平台企业的必修课,将加盟商变得更优秀,才是未来企业发展最需要的能力。 限于本文“歪论”的限制,只列出了上述五个核心成功要素,如大家所知道的,一个企业的核心成功要素绝不限于上述内容,不同阶段其重要性也不同,通过货量排名确定其顺序,只是巧合,YY而已。在中国快递领域,市场预期未来几年还将以20%左右的增速增长,以2018年的500多亿件来看,每年还都将新增两个申通目前的体量,对于所有公司来说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行业地位,甚至于某些二线企业实现超越都未尝可知。未来的成功的加盟型网络公司在建设上述成功要素的综合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和建立新的竞争力,卓越的企业特质基本是相似的,正所谓“成功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相信最具中国特色的网络加盟制企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

0 Comments

追求核心价值的流程革命,爱你不容易

基于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以及资本寒冬的渲染,2019年大多数的重资产运营企业都希望通过流程管理来实现降本增效和提升公司运营效益的目标。在大部分老板看来:公司的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率像湿毛巾一样,总是有大量的“水分”,挤一挤就可以出效益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客户体验是头等大事,运营质量的提升被视为业绩改善的关键要素对于网络型公司,眼下是起网布点抓覆盖度的好时机,希望能在尽快扩张时不失风险如何挤出水分,提升质量,快稳扩张? 通过流程创造价值成为很多公司的首要选择。做年度规划时,几乎都会把流程优化提到公司的议事日程。但是很多轰轰烈烈启动的流程项目或重点工作(包括请了外部顾问的咨询项目)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却少之又少,因为不成功所以更不好意思提炼和总结,最后只剩下一声叹息。那些被宣传的成功的案例,自然都成了“别人家的故事”,如华为、顺丰、德邦、麦当劳、UPS、富士康……。被老板寄予厚望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究其根本,是大家看轻了流程管理变革对于企业的影响,以及忽视了保障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核心要素。流程管理的思想从一开始就被迈克.哈默定义为企业的再造过程,并明白无误的将流程管理作为企业的变革管理,不能以变革的角度看待流程的企业,很难取得成功。在推动流程管理的案例实践中,只有不到20% 企业达到预期, 即便在各位管理大师指导下的项目,成功率也不足30%。因此,在进行了近20年的流程管理之后,迈克哈默重点开始研究企业的流程成熟度,从企业变革和文化的角度去寻找企业流程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强烈建议有兴趣的企业流程管理人员研读一下流程和企业成熟度管理(PEMM)的内容。 那么,怎么看待流程管理的变革属性和业绩价值呢?首先,一定要对流程管理设定最高目标预期,高目标才有高产出很多企业老板把流程管理作为解决日常运营问题的工具,在企业出现效率低下时,在管理有漏洞时,在标准化建设时,在质量出现问题时都会想起用流程管理去优化和提升,诚然流程管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吗?即便解决了这些问题,流程创造价值会成为公司的共识吗? 答案往往让人沮丧,老板和管理层并没有通过这些局部的优化而真正掌握流程再造和变革的真谛,因而不能形成流程文化。原色咨询认为,流程管理要想获得最大成功,一定要有最高的目标期待。“只有期待什么才可能产出什么”,对于流程管理也一样,只有真正解决那些企业最核心的问题,才会真正发挥其管理作用,即所谓的“打胜一场战役,自然可以解决一系列战斗”。真正让流程深入人心的一定是在一些核心领域有了质的突破:如华为公司从产品研发流程(IPD)和销售管理(从机会到收款OTC)入手,米其林公司从需求增长流程开始(DTC,从需求到收款),美国著名的施奈德物流公司为了解决增长趋缓的问题, 把“获取新业务”流程作为流程再造的核心。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流程管理变革就应该从解决企业最核心的战略问题入手,而不是单纯解决出现的个别问题,那样我们就不会收获公司的战略级价值。其次,要解决高层对于流程管理中自我认知的问题,从革自己的命开始包括老板在内的企业高层,似乎都把流程管理当作了别人的事:积极一点的,会把自己当作责任人,愿意承担责任推动流程的执行;中性一点的,会持观望态度,需要的时候帮助推一把;而被动消极的,则把流程管理当作“别人的事”,强调自己的领域都没问题,有问题的都是别人。事实上,企业流程不好,从高层到员工,都是“痛苦着自己的痛苦”,没有完全无辜之人,而这个痛苦的根因还是高层对流程的态度。“高管们必须克服困难,甚至历经痛苦才能设计出高绩效流程,营造有利于流程发展的环境,在很多流程管理变革中,真正的阻碍就是这些应该改变的高管”。笔者在一个流程项目上,曾经和企业老板说过,要想成功,首先他个人要有“革自己命”的准备,并且传导到所有管理人员。PEMM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令组织大感意外的是他们的自我感觉总是优于事实和数据分析”(迈克.哈默)。所以真正成功的流程必须是高管端正认知,全身心投入,并且作为布道者推动和影响公司员工,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且服务于所有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变革所有影响流程价值的因素,包括组织、职位、职权的变化,哪怕给自己带来痛苦。第三,流程管理对于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问题包括迈克.哈默在内的大师都始终在寻找流程提升的核心要素,最终定位于公司文化、价值观的成熟度,并将其定义为流程成熟度的企业能力。 如果不能将其上升到这个层面,“几乎所有好的流程绩效也会归于平庸”(吉尔里·拉姆勒,流程圣经)。所有“人员不行、能力不足、方法不对,发展阶段不适合而导致公司不适合流程变革的”都是借口。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需要重视文化、价值观的建设。在我们推进德邦流程建设时,公司正处于从头部零担企业脱颖而出一枝独秀的阶段,公司各个方面都在面临剧烈变革中,作为公司的老板,崔总坚定不移的把流程管理当作公司核心的价值观和文化建设的重心,最典型的观念是“业务能力不行可以给机会,流程不合规坚决一票否决”。所有德邦的业务发展必须基于尊重流程的组织行为能力,从而造就了公司的行业领袖地位。从建设难度来说,对于中小企业,应该更容易推动流程建设。但小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建设似乎并不容易,往往人治的味道更重一些。笔者曾负责为物流行业另一家中型企业推进流程建设,由于缺少文化和价值观的长期支持,曾经取得效果的业务标准,很快又变成了公司的选择性行为,并没有给公司业绩带来质的飞跃。按照PEMM的理论, 只有公司文化、价值观成熟度达到一个理想状态,流程价值才能够稳定并持续提升,并且当成熟度达到新的级别时,流程价值能再次稳步上新的台阶。第四,必须看到流程管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对于那些期待流程管理一抓就能立刻解决问题的急功近利思想,也是流程变革不成功的核心因素。确实,某些流程优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局部领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些取决于强势的领导人和具体明确的方案。如同前面所说的,这样定位的流程优化,可以在公司的管理上引起一定的关注,但不足以促进整个公司流程革命的成功。纵观那些被津津乐道的流程再造成功案例,几乎都要历经数载,在推广和执行策略上也是顶层设计、精心策划与布局,并有严格的组织保证和自上而下的坚持。IBM在上世纪90年代的转型变革中,表面上看到的是业务转型,但背后支撑的是反映管理层决心的流程变革,是流程最终推动了整个公司的彻底转变,从组织设计、绩效评估、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历时5年才基本再造了公司的核心流程和绩效评估,从而也有了大象的再次起舞。因此,为追求以驱动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流程变革,就必须做长期战斗的准备,不达目的不罢休,必须上升到公司长期的战略地位。可以看出,这些要素都是企业对于流程管理的初心,不直面这些核心问题,即便在一些具体的业务点上取得一定成果,其效果也未必能持续和扩大,终将归于平庸,那些期待流程给公司带来改变的美好愿望就会落空,最大的潜在损害就是因噎废食,把通过流程管理推动价值创新的持续变革之火熄灭了。说了这么多核心要素,怎么样才能够正确进行流程变革,达成它应有的美好愿景呢? 简单来说,要做到“二YI三心”。二YI:要做有“意义”的流程。所谓有意义就是从对公司战略最重要的业务领域入手。如果要建立流程文化,就势必要啃硬骨头。只有那些能为企业创造核心价值的流程变革成功,才能使流程变革在企业里起到引领作用,从思想认知上带来触动。具体问题的解决虽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但做流程再造和推动公司的管理变革不能挑“软柿子”,否则不能取得整个公司层面的价值。做流程管理要有“利益”驱动。我们做某个领先物流公司里的流程项目时,老板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要找钱”,虽然直白了一点,但其背后的逻辑绝不是只关注“钱”,而是要通过“利益”来衡量事情的结果。对于流程管理来说,其核心驱动还是为企业带来价值(增收、降本、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保障质量)。如果不能通过直接的衡量尺度进行评估,则最后的结果也一定是“有心无力”。在《流程圣经》中,流程绩效被认为是推动企业流程变革的核心,其表达的就是所有流程的变革都需要用绩效衡量和监控。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流程,只是一堆废纸和教条而已。三心:做流程变革要有“决心”。流程变革的决心要从上到下,最关键的在于上层的意志,并且要坚决地把这种变革的决心传导到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既然流程变革是需要上升到文化和价值观的高度,只有决心到位,才可以推动这个层面的变化。决心的表现在于:当各种冲突爆发时能够从公司的利益出发的气度、当局部优化需要让步于整体最优时的大局观、当个人的职责和能力需要调整时的积极转变、当受到合规规范和管理约束时各级领导的以身作则。做流程变革要有“信心”。公司管理上几乎没有一帆风顺的变革,否则所有公司都能“卓越”。流程变革一样会遵从变革曲线,会经历各种低谷,有时是新老观点的斗争,有时是技术创新的难点,有时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时是不同利益方的博弈,有时是把表面原因无限放大来掩盖背后的根因。 从流程创新管理的实践来看,几乎没有设计不出来的优秀流程,但要通过流程创新获取公司根本上的改变,功夫一定在“流程”外。在遇到困难时,无论是公司老板、流程责任人以及流程项目团队都应该具有坚定信心,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来推动变革的达成,信心是保证变革成功的基础。做流程变革要有“耐心”。对于志存高远的公司,期待全面的流程再造塑造公司愿景和价值观,和其他变革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考验。首先,整个公司从流程框架到具体流程设计和标准执行,本身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企业需要根据战略确定各个领域的推进顺序。其次,流程管理的推进本身需要实践验证,好的流程既是设计出来的更是用出来的,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优化调整以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流程和执行标准、方法。第三,为保证企业流程管理的长治久安,需要在文化和价值层面建立流程的成熟度管理,成熟度从低到高,需要以持续热情不断推动。按照迈克.哈默的企业流程成熟度理论,只有企业成熟度到达一个新的级别后,流程能力的应用水平才会稳定的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并寻求向上突破。总之,成功的流程变革管理的二YI三心:1. 企业要从有“意义”的领域选择做最重要的事情2. 从“利益”角度衡量流程管理的投入和产出,坚持以流程绩效衡量"事"和"人"的利益表现3. 在推动变革时“决心”要坚定;遇到困难时“信心”要满满;追求价值时“耐心”要长远切忌:企业家在推动企业流程管理时三心二意、机会主义或者短视主义,即得不到预期的收益,又影响企业管理的变革决心。做流程变革是对企业家为首的高层管理者的修炼过程,只有高瞻远瞩做变革,上升到公司价值观层面;耐得住艰难困苦,百炼成钢构建文化意识;盯紧利益导向,不看到“钱途”不罢手;变革评估体系,事不成则人不立; 不断追求企业流程成熟度,做到稳定不反弹的持续提升。只有把流程管理当作一场革命,才有可能获取成功,否则不要轻易去谈这场“恋爱”。

0 Comments

我们的故事–德邦流程标准“四化”建设之启示录

作者信息赵振志(George Zhao)    原色咨询合伙人  聚焦流通行业战略、运营和IT管理前言如何评价企业的流程标准化建设是好是坏?除了关注他们的业务标准和服务体系外,我个人觉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企业的人是否能够逻辑一致,行为一致,外界对他们的认知一致,需求一致。也就是企业像打造产品一样通过流程和标准化管理塑造了管理成熟度极高的企业员工和业务规范。曾经有朋友问我,在所经历的流程管理项目中,哪些是比较成功的,如何才能做到成功?想想5年前在德邦做的流程标准化项目,已经过了项目敏感期,且这里的故事在《借力咨询》中多有提及,在此分享一下德邦的流程建设所经历的典型故事和有关启示,这些年虽然很多人都有了很大变化,还是叫做“我们的故事”吧,也以此怀念那些伙伴们和一起渡过的时光。在此也庆祝德邦经历漫长的过程后终于IPO过会成功,上市在即。 项目建设时,我把德邦的流程管理定义为“四化”建设:职责清晰化无论在流程建设的任何阶段,清晰的组织设置和明确的职责是企业运营和流程体系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德邦流程建设时,流程框架的设计几乎没有争议,很快通过,但是找流程责任人则不是容易的事了,最后总裁拍板才确定下来。大家争议的焦点,主要就是从个人角度无法承担流程所框定的事项。 流程建设初期首要明确的就是流程责任人权责,保证流程有人管。根据流程级别不同,可以对应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在流程推广和设计期间,可以企业项目组织形式,保证企业内部快速形成共识,并利用速赢的方法推动流程变革形成企业的“流程氛围”;最后企业应形成长期的运营优化和流程管理组织,保证流程长期有人管,流程绩效持续提升,建立流程管理和推进机制。BTIT 是被证明卓有成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标准化通过流程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内部的操作、运营、管控的高度一致性,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业务协同,将个人能力转换为组织能力。 流程标准化必然伴随企业知识的显性化,从而可以保证企业取长补短,通过内外部的对标,凝聚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从而保证企业营运质量的稳定性,提升客户满意度,在企业扩张过程中,才能够建立持续、长久的优势。IT 系统E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营运和流程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某些行业,甚至可以起到引领业务的作用。IT 系统首先可以固化业务流程,是流程落地的硬抓手。员工在流程执行过程中,总有各种各样的例外和惰性,IT系统的节点设置可以使流程的执行成为必然。 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业务的效率和风险监控, E化的流程可以避免一些无效的操作,共享数据,及时监控,从而提升流程的执行效率。最后,数据化的呈现是流程持续更新和改进的基础,也是指导流程优化的客观依据。监控常态化没有监控,没有考评,往往就会让优秀的流程平庸化。建立切实有效的流程管理机制,设置合理的流程绩效,并将其结合到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考评中,是企业不断提升流程成熟度的最有效手段。企业应该通过常设组织进行流程的常态监控,保证在流程建设中,任何时候都有人管,有数据,有结果,有考评。 下面的这些故事,是在德邦流程项目中一些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故事,其中的启示供希望推进流程建设和标准化管理的朋友参考。 记事1:“被从机场叫回来参加培训的副总”—调动总裁及高管来驱动千军万马5年前,第一次在德邦组织流程标准化培训和研讨,培训开始前,对于总裁来说,“流程和标准化管理”也是知其重要而不知其如何搞。但他还是怀着搞清楚的心态,万忙中抽时间参与,本以为也只是一场报告会而已。但项目组并没有以理论化的培训来组织会议,而是解构、优化他们天天发生的“清仓”流程为出发点,并把让老板“烦恼”的“合同流程”作为课堂作业。清晰的客户目标,亲自的细节梳理,明确的优化收益,用总裁事后的总结说,“一下子让他顿悟了流程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样的培训价值1000万”,也一下子意识到了管理层在流程中的作用,在课间休息时,对会议组织者指示,“让所有总裁直管人员参加后面的培训”,当时有个副总正在机场,准备出差,被要求取消行程,回来参与研讨会。所有高管和职能人员极其认真的完成了两天的培训,为后面展开的为期两年的流程标准化变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当时德邦4万人,2700个网点,如何让4万人整齐划一,并奠定未来的大企业管理基础,是流程标准化管理的目标。为了做到这一点,当时项目组确定所有一级流程责任人由总裁直管人员担任,所有部门主管作为二级流程责任人,参与到流程梳理当中,并向一级流程责任人汇报,而一级流程责任人在项目里程碑向以老板为首的流程管理委员会汇报流程改进结果。在过程中,总裁身体力行以普通一员参与到“接送货流程”的所有梳理过程中。启示录:在公司里,能调动千军万马的人都是位居庙堂之上,而流程管理又是百姓家事,离他们似乎又有点远,如何让他们充分理解、认可、并乐于担责和推动就是当务之急,做到这一点,需要公司统帅的魄力和认可,也需要指挥官的执行力,项目组需要做的是建立让他们充分参与的保证体系。 记事2:“安兄安否?”--标准化不容易,方向对了,初心不变流程标准化中重要的内容是操作标准程序(SOP)设计。在德邦设计“变更单”流程标准时,面临的背景是每天超过30%的运单都需要变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为重要的是造成货物的运输时效、操作效率、客户体验大打折扣。为了有效推进业务和操作的标准化管理,流程管理组对变更单的问题、根因、相关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公司的业务操作要求,进行了深入优化,制定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操作标准。由于德邦人有个很好的文化,大家在内网平台上可以知无不言,和其他所有变革一样,新的操作标准在公司内网平台公布后,在德邦引起了巨大反响。当时变更单的新操作标准公告竟然成为当时跟帖量最大的记录,记得有77页的跟帖,针对业务的讨论,这个效果绝对是空前的。负责方案设计的负责人名字中有个“安”字,有个著名的跟帖是“安兄安否?”,颇有世界大乱的感觉。但流程管理组充分论证方案的可行行,从客户、公司视角出发,认为只要执行,符合公司、客户的价值,在取得总裁、副总裁的支持下,坚定不移的推进执行,推行两个月后,变更单的比例立竿见影地下降到了12%,单单直接成本节约上就可以为公司带来近千万的收益,而运营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安哥”终于可以安稳睡觉了。启示录: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既有的操作习惯,新的变化和操作变更必然会先引起抵触的感觉。但如果流程设计以流程(客户)目标为出发点,只要找到合适的推行方法,必然也会带来大家的认可。不适的感觉只是暂时的,不忘初心,坚持正确的方向,必然会有收获。当优化的流程被认可时,公司的管理就会跃上新的台阶。 记事3:“13太保出征”--组织保证,才能事有所属在德邦的流程建设中,经历了流程设计和流程推广两个大的阶段。在流程设计完成后,在总部成立了流程管理部,负责流程设计、检查、评估;为保证流程标准化的顺利执行和行为固化,而更为重要的变化出现在区域管理组织。在流程推广之前,各个区域并没有负责运营标准化的常设组织,经过和人事部门及公司管理层的多次沟通,在各个区域组织成立的标准化推进组,当时12个事业部先确立了一个标准化推进专员,加上总部的流程推广组长,当时我们称之为流程推广“13太保”。经过了一系列培训后,13太保正式誓师出征,在出征大会上,大家身着一致的充满激情的红色T恤,颇有一番大战来临的感觉。事实上,在推广过程中,13太保确实也困难重重,由于当时推广组专员级别都不高,又要驱动事业部总裁等高级管理人员,在德邦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很多行动方案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从总裁到区域管理人员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在为期半年多的推广过程中,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由于出色完成了在全公司完成标准化建设的任务,标准化推进组也成为德邦区域的常设机构,推广组长也正式确认为高级经理编制,13太保也都在事业上有了很好的发展。启示录:总结多个流程管理项目,凡是很成功的企业,在流程设计和推广期间都应成立常设的组织部门,所谓组织保证才能够事有所属,人有所责。由于流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常规的部门可以保证让组织上真正有人持续的把有关工作进行到底。虚拟的流程管理委员会也需要有个执行机构。最为重要的是,这个组织可以表达公司对于标准化管理的决心,在公司范围内投递出不成功誓不罢休的意愿。 记事4:“总裁挂帅的系统上线领导小组”---真正的一把手工程,IT系统化才是真正固化的流程在德邦真正一次性影响千军万马的工程是FOSS系统(德邦业务核心系统)上线,为保证顺利上线,总裁直接挂帅,成立系统上线领导小组。而所有区域标准化推广小组成员都成为推广小组的核心成员。新的系统事实上都在原有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都有了很大变化,对于这些新规新政,大家在系统上线前,已经通过标准推进化小组把很多业务变革和流程变革进行了前期推广,除IT系统“硬”变化之外的标准,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适应性推广。但在此期间,流程管理部和标准化小组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监控,利用公司的各个平台进行宣传和评估、排名,人为的管理痕迹还是很明显。FOSS 系统的上线真正把业务规划和运营标准固化下来。在系统上线后,大家在流程执行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系统要支持。为此,德邦在流程管理和FOSS 系统上线后,借鉴IBM的BTIT管理机制,在公司建立了BTIT组织,从组织上保证和落实了业务管理变革和IT的紧密结合。启示录:IT 系统是企业固化流程的最有效工具,它是管理的“硬手段”,虽然流程面对企业业务上的各种“事”,但绕不过执行的“人”,无论管理逻辑设计得多周密,有人的地方就有思考的处理空间,面对业务活动时,少不得动些“活思想”,积累多了,可能流程就没有那么严肃了。而将优秀人员的优秀思想抽象出来,落实到执行力超强的系统当中,就可以在企业内部不断凝聚最优,从而创造出超一流的执行力,当然IT系统本身也需要不断“进化”,这个就靠类似BTIT的组织来保证。 记事5:“总裁的新年致辞”--唯有上升到公司意志,才能长治久安在2013年的面向全体管理干部的总裁新年致辞中,总裁将流程的严肃性进行了言简意赅的阐述:“对于那些业绩不好的员工,公司可以给予时间进行培养、培训,业绩逐步提升,只要做得好,照样升职;但对于那些违反公司流程,不按公司规范、标准做事的人,无论是管理干部还是员工,一律一票否决”。不但这样讲,也落实到具体举措中,德邦实施的是PBC绩效考核机制,每个季度评估每个员工绩效等级,一方面,将所有关键流程绩效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评分中,另一方面还根据流程管理部的评测和监控,对于有流程违规行为的员工直接降级。在流程管理部的工作例会上,总裁甚至要求通过流程检查,要直接影响到总监级别的管理人员。正式通过这样近乎严苛的管理要求,保证了德邦运作的标准化长期有效执行,从而保证德邦“高质高价”的管理理念,在实现了德邦5年内40%以上高速增长的同时能够保证一流的质量,从4万到发展到10万人,能够做到行为、流程整齐划一,服务质量行业第一。启示录:流程标准化的推进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企业需要的是长治久安。必须从企业机制上建立长期的监控和保证,让员工从行为上的被动执行进而转变成意识上的自发。在这一点上,德邦和华为等优秀企业都借鉴了IBM这个百年老店的先进管理思想,不是把流程标准化当作口号和一时之行为,而是在组织、流程、绩效评估上持之以恒的坚持。 以上的旧事让我们看到企业的理念、企业家的意志力、完善的管理机制、最佳实践的学习、系统的保证等各方面的综合努力才能造就一个企业的卓越运营体系,从而使企业更为优秀。 

0 Comments

我们的故事–德邦流程标准“四化”建设之启示录

作者信息 赵振志(George Zhao)     原色咨询合伙人   聚焦流通行业战略、运营和IT管理 前言 如何评价企业的流程标准化建设是好是坏?除了关注他们的业务标准和服务体系外,我个人觉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企业的人是否能够逻辑一致,行为一致,外界对他们的认知一致,需求一致。也就是企业像打造产品一样通过流程和标准化管理塑造了管理成熟度极高的企业员工和业务规范。曾经有朋友问我,在所经历的流程管理项目中,哪些是比较成功的,如何才能做到成功?想想5年前在德邦做的流程标准化项目,已经过了项目敏感期,且这里的故事在《借力咨询》中多有提及,在此分享一下德邦的流程建设所经历的典型故事和有关启示,这些年虽然很多人都有了很大变化,还是叫做“我们的故事”吧,也以此怀念那些伙伴们和一起渡过的时光。在此也庆祝德邦经历漫长的过程后终于IPO过会成功,上市在即。   项目建设时,我把德邦的流程管理定义为“四化”建设: 职责清晰化 无论在流程建设的任何阶段,清晰的组织设置和明确的职责是企业运营和流程体系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德邦流程建设时,流程框架的设计几乎没有争议,很快通过,但是找流程责任人则不是容易的事了,最后总裁拍板才确定下来。大家争议的焦点,主要就是从个人角度无法承担流程所框定的事项。 流程建设初期首要明确的就是流程责任人权责,保证流程有人管。根据流程级别不同,可以对应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在流程推广和设计期间,可以企业项目组织形式,保证企业内部快速形成共识,并利用速赢的方法推动流程变革形成企业的“流程氛围”;最后企业应形成长期的运营优化和流程管理组织,保证流程长期有人管,流程绩效持续提升,建立流程管理和推进机制。BTIT 是被证明卓有成效的管理机制。 管理标准化   通过流程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内部的操作、运营、管控的高度一致性,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业务协同,将个人能力转换为组织能力。 流程标准化必然伴随企业知识的显性化,从而可以保证企业取长补短,通过内外部的对标,凝聚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从而保证企业营运质量的稳定性,提升客户满意度,在企业扩张过程中,才能够建立持续、长久的优势。   IT 系统E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营运和流程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某些行业,甚至可以起到引领业务的作用。IT 系统首先可以固化业务流程,是流程落地的硬抓手。员工在流程执行过程中,总有各种各样的例外和惰性,IT系统的节点设置可以使流程的执行成为必然。 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业务的效率和风险监控, E化的流程可以避免一些无效的操作,共享数据,及时监控,从而提升流程的执行效率。最后,数据化的呈现是流程持续更新和改进的基础,也是指导流程优化的客观依据。   监控常态化 没有监控,没有考评,往往就会让优秀的流程平庸化。建立切实有效的流程管理机制,设置合理的流程绩效,并将其结合到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考评中,是企业不断提升流程成熟度的最有效手段。企业应该通过常设组织进行流程的常态监控,保证在流程建设中,任何时候都有人管,有数据,有结果,有考评。   下面的这些故事,是在德邦流程项目中一些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故事,其中的启示供希望推进流程建设和标准化管理的朋友参考。   记事1:“被从机场叫回来参加培训的副总”—调动总裁及高管来驱动千军万马   5年前,第一次在德邦组织流程标准化培训和研讨,培训开始前,对于总裁来说,“流程和标准化管理”也是知其重要而不知其如何搞。但他还是怀着搞清楚的心态,万忙中抽时间参与,本以为也只是一场报告会而已。但项目组并没有以理论化的培训来组织会议,而是解构、优化他们天天发生的“清仓”流程为出发点,并把让老板“烦恼”的“合同流程”作为课堂作业。清晰的客户目标,亲自的细节梳理,明确的优化收益,用总裁事后的总结说,“一下子让他顿悟了流程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样的培训价值1000万”,也一下子意识到了管理层在流程中的作用,在课间休息时,对会议组织者指示,“让所有总裁直管人员参加后面的培训”,当时有个副总正在机场,准备出差,被要求取消行程,回来参与研讨会。所有高管和职能人员极其认真的完成了两天的培训,为后面展开的为期两年的流程标准化变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当时德邦4万人,2700个网点,如何让4万人整齐划一,并奠定未来的大企业管理基础,是流程标准化管理的目标。为了做到这一点,当时项目组确定所有一级流程责任人由总裁直管人员担任,所有部门主管作为二级流程责任人,参与到流程梳理当中,并向一级流程责任人汇报,而一级流程责任人在项目里程碑向以老板为首的流程管理委员会汇报流程改进结果。在过程中,总裁身体力行以普通一员参与到“接送货流程”的所有梳理过程中。 启示录:在公司里,能调动千军万马的人都是位居庙堂之上,而流程管理又是百姓家事,离他们似乎又有点远,如何让他们充分理解、认可、并乐于担责和推动就是当务之急,做到这一点,需要公司统帅的魄力和认可,也需要指挥官的执行力,项目组需要做的是建立让他们充分参与的保证体系。   记事2:“安兄安否?”--标准化不容易,方向对了,初心不变   流程标准化中重要的内容是操作标准程序(SOP)设计。在德邦设计“变更单”流程标准时,面临的背景是每天超过30%的运单都需要变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为重要的是造成货物的运输时效、操作效率、客户体验大打折扣。为了有效推进业务和操作的标准化管理,流程管理组对变更单的问题、根因、相关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公司的业务操作要求,进行了深入优化,制定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操作标准。由于德邦人有个很好的文化,大家在内网平台上可以知无不言,和其他所有变革一样,新的操作标准在公司内网平台公布后,在德邦引起了巨大反响。当时变更单的新操作标准公告竟然成为当时跟帖量最大的记录,记得有77页的跟帖,针对业务的讨论,这个效果绝对是空前的。负责方案设计的负责人名字中有个“安”字,有个著名的跟帖是“安兄安否?”,颇有世界大乱的感觉。但流程管理组充分论证方案的可行行,从客户、公司视角出发,认为只要执行,符合公司、客户的价值,在取得总裁、副总裁的支持下,坚定不移的推进执行,推行两个月后,变更单的比例立竿见影地下降到了12%,单单直接成本节约上就可以为公司带来近千万的收益,而运营质量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安哥”终于可以安稳睡觉了。 启示录: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既有的操作习惯,新的变化和操作变更必然会先引起抵触的感觉。但如果流程设计以流程(客户)目标为出发点,只要找到合适的推行方法,必然也会带来大家的认可。不适的感觉只是暂时的,不忘初心,坚持正确的方向,必然会有收获。当优化的流程被认可时,公司的管理就会跃上新的台阶。   记事3:“13太保出征”--组织保证,才能事有所属   在德邦的流程建设中,经历了流程设计和流程推广两个大的阶段。在流程设计完成后,在总部成立了流程管理部,负责流程设计、检查、评估;为保证流程标准化的顺利执行和行为固化,而更为重要的变化出现在区域管理组织。在流程推广之前,各个区域并没有负责运营标准化的常设组织,经过和人事部门及公司管理层的多次沟通,在各个区域组织成立的标准化推进组,当时12个事业部先确立了一个标准化推进专员,加上总部的流程推广组长,当时我们称之为流程推广“13太保”。经过了一系列培训后,13太保正式誓师出征,在出征大会上,大家身着一致的充满激情的红色T恤,颇有一番大战来临的感觉。事实上,在推广过程中,13太保确实也困难重重,由于当时推广组专员级别都不高,又要驱动事业部总裁等高级管理人员,在德邦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很多行动方案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从总裁到区域管理人员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在为期半年多的推广过程中,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由于出色完成了在全公司完成标准化建设的任务,标准化推进组也成为德邦区域的常设机构,推广组长也正式确认为高级经理编制,13太保也都在事业上有了很好的发展。 启示录:总结多个流程管理项目,凡是很成功的企业,在流程设计和推广期间都应成立常设的组织部门,所谓组织保证才能够事有所属,人有所责。由于流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常规的部门可以保证让组织上真正有人持续的把有关工作进行到底。虚拟的流程管理委员会也需要有个执行机构。最为重要的是,这个组织可以表达公司对于标准化管理的决心,在公司范围内投递出不成功誓不罢休的意愿。   记事4:“总裁挂帅的系统上线领导小组”---真正的一把手工程,IT系统化才是真正固化的流程   在德邦真正一次性影响千军万马的工程是FOSS系统(德邦业务核心系统)上线,为保证顺利上线,总裁直接挂帅,成立系统上线领导小组。而所有区域标准化推广小组成员都成为推广小组的核心成员。新的系统事实上都在原有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都有了很大变化,对于这些新规新政,大家在系统上线前,已经通过标准推进化小组把很多业务变革和流程变革进行了前期推广,除IT系统“硬”变化之外的标准,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适应性推广。但在此期间,流程管理部和标准化小组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监控,利用公司的各个平台进行宣传和评估、排名,人为的管理痕迹还是很明显。FOSS 系统的上线真正把业务规划和运营标准固化下来。在系统上线后,大家在流程执行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系统要支持。为此,德邦在流程管理和FOSS 系统上线后,借鉴IBM的BTIT管理机制,在公司建立了BTIT组织,从组织上保证和落实了业务管理变革和IT的紧密结合。 启示录:IT 系统是企业固化流程的最有效工具,它是管理的“硬手段”,虽然流程面对企业业务上的各种“事”,但绕不过执行的“人”,无论管理逻辑设计得多周密,有人的地方就有思考的处理空间,面对业务活动时,少不得动些“活思想”,积累多了,可能流程就没有那么严肃了。而将优秀人员的优秀思想抽象出来,落实到执行力超强的系统当中,就可以在企业内部不断凝聚最优,从而创造出超一流的执行力,当然IT系统本身也需要不断“进化”,这个就靠类似BTIT的组织来保证。   记事5:“总裁的新年致辞”--唯有上升到公司意志,才能长治久安…

0 Comments

秀才加上兵:理要说得清,仗要打得赢【构建高效物流企业 – 业务&IT系列1】

作者信息赵振志(George Zhao)    原色咨询合伙人  聚焦流通行业战略、运营和IT管理李高峰(Gary Li)    原色咨询高级顾问  聚焦流通行业BI与PMO建设与管理前言  自古武将打江山,文官治天下,发展阶段不同,企业的治理方法和机制的重心也不一样。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很不幸的是中国的物流行业似乎还是处在开拓疆土和稳定核心业务并重的阶段。做快递的一线俱乐部成员如通达系和顺丰即要保持已有业务的稳定提升,又都将目光瞄准了快运市场需要打新江山,做快运的德邦和安能在坐稳零担天下的同时,不约而同先后进军快递市场。而那些或舒适或挣扎的二线物流企业以及细分市场的领头羊,没有一天不在进攻与防守中推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战略和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多,基于IT对于物流企业的重大影响,在此初步探讨目前攻守并重的发展环境下物流企业的业务与IT的治理体系。                            BTIT(业务变革与IT)体系与方法是IBM 公司基于自身管理体系为提升业务与IT的融合和相互促进而设计的企业IT治理体系和咨询方法,该方法体系在华为、苏宁、德邦等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核心思想强调企业在以下三个能力上的机制建设:企业的战略变革和业务管理的分析与决策能力  为统一和规范企业多事业部或不同业务方向的发展,企业会制定企业流程管理框架,通过业务流程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标准,明确流程责任人。企业通过战略绩效会议将战略目标分解到业务目标,明确公司战略任务并落实到相关业务部门,并透过绩效体系落实到流程责任人(一般都由相关业务VP担当),推动跨部门的协同和目标达成。为此,企业会成立流程负责人委员会(EPO),这个组织需要建立公司规范的管理体系和业务规范,其最重要的能力在于业务分析能力和将业务需求落实到企业的执行体系中的能力。企业的IT建设和创新能力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物流企业,已经越来越依赖于IT系统进行管理,而越来越多的管理创新也来自于IT。大家可以看到所有上市物流公司的融资用途中,无一例外的都有一笔巨额投资用于IT系统建设,其中还包括各种用于智能化的投入。企业建设BTIT机制,其必要条件是企业IT的发展和建设能力。为保证IT为战略服务,各个流程责任人依据IT关联性确认相关的IT任务。从组织上,建立公司CIO牵头的业务变革执行团队(TE)负责IT的发展规划和IT举措的评估。公司强调所有业务任务的目标和执行的一致性,所有公司业务活动要反映在一致化和合规的的流程关联基础上,并以IT作为硬手段进行落地和推动。同时,IT的创新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会。企业推动业务变革和IT技术的落地执行能力凡事知易行难,企业中无论是创新业务还是运营优化,只有通过方案制定后的落地执行才能见到效果。方案设计是否接地气,一线理解和执行是否到位,取决于公司的落地方法和管理机制。由于战略任务和业务变革都会要求跨部门的资源协调和强烈的时效要求,多数会以项目形式推进,因此在BTIT 体系设计中,要求企业建立BTIT推进和管理团队(IPMT)及各个BTIT项目组织,有些企业会以PMO组织和机制推进。这些项目组和公司层面的管理组织会作为BTIT项目的落地执行机构,所有项目会同时强调业务目标和项目目标的达成,项目推进和业务变革有机结合。在现实环境中,业务分析和IT融合的能力是由“科班”出身的管理人员完成,而销售和市场上摧城拔寨,运营管理中彻夜鏖战的都是一线的业务和运营人员。现实中的不幸是企业业务和IT变革等大政方针的落地推广时,总部的良谋妙计往往变成“瞎指挥”,市场上的真刀实枪战斗中,一线战斗人员往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所以大家看到的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未必说得清,仗也未必打得赢。 企业在业务发展和创新变革中,无外乎做两件事“讲理”和“打仗”。如何即能讲清道理,又能打赢大仗,这正好就是BTIT机制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讲理要靠秀才,打造好体系,制造新武器企业的职能部门和IT建设部门承担了企业规划、产品设计、建设和规范企业运营和管理体系的重任。特别是IT系统建设,无论是企业后台管理的ERP系统,还是业务运营的核心系统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门槛要素,没有根本就没法运营,至于正在快速应用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应用、大数据等等则成为物流企业的致胜要素,谁用得好,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如何将业务发展、运营流程、市场管理这些业务需求变成IT系统,就是我们广大“秀才”要讲的真道理,讲得出来,又要解决发展问题,再通过系统固化。不是所有的新武器都能够用到战斗中,凡是不以业务诉求为出发点的IT应用都是“耍流氓”,凡是不能让一线业务人员和消费者容易应用的新技术,生命力都不会强,因此,企业要求讲理的人要真懂业务,真懂技术,且能把两者结合起来,BTIT中,特别强调懂业务的流程委员会和懂技术的技术决策组的密切配合,对于广大企业领导来说,要从意识和能力上选拨、培养和重用这些从业务出发又有技术感觉的人,再通过固化的流程、机制保证真秀才将真道理。打仗要靠武将,胜利要有好装备企业的成功和发展都是靠市场说话的,只有那些真正在市场上有江湖地位的企业才能够赢得尊重。在物流行业中,基本上还是一个“吨位决定地位”的时代。毕竟大家还是要靠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建立竞争优势。一城一地的争夺战,靠的还是每个企业真刀实枪打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一线物流商都是从某个区域发展起来,并逐渐扩展到全国,从而确立了行业地位,而当初在区域市场规模相似的企业,本地的战斗并没有输,但由于没有打赢全国、全线战斗,往往还偏安一隅或被收购。所以,在物流企业中,从来不缺能打仗的武将,关键是如何发挥一线人员的强大战斗力,如何能够统一行动打大仗。IT技术和科技相当于战斗中的好武器,但只有列装到军队中,并且让广大士兵熟练引用才是好装备。对于今天的物流行业来说,IT系统基本上是核心竞争要素,打大仗需要装备这个超能武器。在企业里打仗还是要看一线业务部门,而如何为他们装备并让他们使用好这个超能武器,是驱动企业建立BTIT体系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成立类似PMO等创新和变革推动组织,保证长期推动、落实、培训、装备一线组织战斗人员,提升整个企业打赢战略战役的能力。总之,今天的企业发展和行业创新,也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秀才加上兵,理要讲得清,仗要打得赢。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还有:【流程标准化系列】从原点开始,流程管理首先要做到“有”+“用”【流程标准化系列】流程绩效管理,让组织目标从天上落到地面【流程标准化系列】流程责任人,众里寻他千百度 

0 Comments

纷繁变化的物流行业,企业家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引言2016年注定是中国物流行业纷繁变化的一年,估计是会被所有物流人反复提及的一个分水岭。在过去的一年里,顺丰、通达系、德邦等企业完成了上市布局,其他行业领先企业也都获得巨额融资,整个行业被资本高度青睐;921交通新规实行,激起巨大声浪,个中影响至今尚未尘埃落地;最后一公里模式创新不断;专线公司打破公司藩篱,重组新企业;加盟制企业网点问题频繁曝光;快递小哥事件全国关注;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在各地粉墨登场。种种行业焦点和变化趋势不断拷问企业家该如何应对这个也许是行业最好时机,同时也是最具挑战的年代?对于一线物流企业来说,规模、地位和发展模式都已成型,正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大时代,而对于二线物流企业来说,何尝不是如此。按照波士顿行业成熟期分布规律,在任何一个行业,我们的二线企业都有机会成为差异化竞争者,同时可以伺机在领先企业犯错的情况下“夺位而上”。前不久参加某知名物流企业的年会,对于该企业定义的“不忘初心”的年会主题感触颇深。对于发展中的物流企业来说,个人认为企业家如果能够坚守“初心”,清醒应对行业、资本、企业的纷繁变化,以自身优势为核心,势必会赢得属于自己的天地。但面对一线企业的“严防死守”,竞争企业的“步步紧逼”,如何做得到呢?保持倍速增长的发展步伐中国物流企业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期,按照各种市场调查和发展趋势预测,未来还将保持很长的一段增长期。对于二线物流的企业家来说,在这个期间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高速的发展。牛根生在蒙牛发展的初期,提出了“吨位决定地位”的观点,并落实到企业发展之中,才造就了蒙牛在乳业的后来居上的地位。按照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如果使企业具有行业竞争力,并成为领先企业,必须保持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内两倍于行业增速的发展速度。对于中国目前领先的一线物流企业,在确立市场地位的前些年,基本上保持了50%-100%的企业增速,这个速度刚好是前些年物流行业的平均增速的两倍。面对中国目前的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二线物流企业应该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内保持倍速增长,此消彼长,做得到的企业自然就会在行业、市场、资本领域确定地位,获得更多的资源参与后面的竞争,而中规中矩的企业则最多只能让自己的企业暂时生存下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标签前面已经提到,对于二线物流企业没必要和一线企业一争长短,也争不过。但一线物流企业基本上都是标准物流服务,在客户、包裹类型、运输环节上都倾向于无差异化的服务,在差异化、专业化上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个人认为二线物流企业家应该首先立足于差异化竞争领先者,并将差异化的标签打上企业印记。比如,“大包裹” 之于优速快递,“大车队”之于志鸿物流,“车辆管理”之于G7。这些产异化标签让客户、合作伙伴时刻想起,并成为业务首选。其实企业标签是企业家最该坚守的“初心”,在企业管理、市场变化、收入与利润选择等各种诱惑和困难面前保持坚定。而企业标签的最佳载体就是付诸于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并落实到企业管理和核心专业能力建设之中,做到了则基本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别人想超越也难,做不到,可能又要“重头再来”。研磨企业家心中的三张图以前一位战略咨询专家同事说过,每个企业家心中都应该有一张图—“企业战略地图”,知道自己在哪里竞争,怎么竞争,何时竞争。为了不忘初心,并不断建设自己的企业核心能力,个人认为,战略地图可以进一步分解,企业家还需要有另外两张图承接战略并达成目标。一张是企业的战略绩效地图,描述公司、部门在长、短期内的各项战略举措和战略绩效指标,这些举措和绩效指标明确公司管理要求和目标差距,指引公司同心同力,保持发展速度、打造企业标签。时刻回顾并坚决达标。第三张图是企业的组织架构图,这张图指的是其背后的内涵,核心在于提醒企业家要关注企业的人才建设,明确企业的责权利体系,同时要求企业家必须注重从个人能力到组织能力的建设,倡导组织目标的承接和达成,在企业的发展同时,成就员工的发展。面对变化,不忘初心,快速成长,不畏挑战,不受诱惑,立足于差异化竞争领先地位,修炼的是企业家内心,所经历的是打造企业长久竞争力的漫长过程。©2017 原色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由原色咨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本版权信息、原文链接,且不得删改原文内容。原色咨询:一群有梦想有专业来自国际一流咨询公司的团队,以为客户实现业务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理想,投入到英雄辈出的物流行业。前进路上,希望与更多有志之士同行!微信号:RGB_CONSULTING提示: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原色咨询

0 Comments

流程责任人,众里寻他千百度

流程管理中始终绕不过一个话题---流程责任人。在物流领域中,推进企业流程管理,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效率和质量都是共识,无论是企业自己做,还是咨询公司做,都有“套路”,从上到下这些都是没有阻力的事,但推进企业流程建设从而为企业创造流程价值的流程组织和流程责任人,在很多企业里似乎总是“千呼万唤出不来”。在需要提升的物流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中,有以下三种由于责任人原因导致管理不到位现象:表现1:企业既没有流程组织,也没有流程责任人,各个部门流程自己管理,有流程管理之实,无标准化之实。表现2:企业有流程管理组,但没有流程责任人,有流程管理之责,无推进之力。表现3:企业既有流程管理组,又有流程责任人,有流程管理之形,无落地之果。    在这里,从三个方面简单探讨一下如何解决流程组织和流程责任人的问题。流程责任人需要做什么?为了推动以横向做“事”为主要目的的流程结果,流程责任人的作用毋庸讳言,不再赘述。那么流程责任人到底需要承担哪些职责,归纳起来,流程责任人应该承担五项职责:1.  对流程结果和工作表现负责: 期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流程目标和流程绩效的达成是流程责任人的必须责任,也是解决流程问题的第一责任人。2.  对流程的设计负责:流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果和执行,流程设计人应以各种方式参与和评审流程和绩效好的设计工作,必须清楚表达流程目标,并判断目标在设计中是否反映。3.  对流程的管理过程负责:作为教练和导师指导流程组工作,提供专家意见,作为支持者和协调人解决流程冲突,克服障碍,争取资源,推动流程落地执行。4.  对流程宣导负责:应该作为流程思维的倡导者,强化价值导向,主动打破部门壁垒,强调公司的整体利益,推进部门间协作。5.  对流程的持续改进负责:将流程改进作为长期工作,积累各种流程改进想法,推动大的流程改进需求,同时作为流程管理委员会成员,推动公司流程成熟度建设。 为完成上述职责,流程责任人需要做好三项修炼:怎样找到流程责任人?在组织设计中,部门经理负责部门责任,各级岗位角色都有明确分工,对于组织内的事情相对清清楚楚,但与组织部门不同,公司里流程责任人却难觅踪影,就更不要谈所应承担的责任了。企业里往往有个误区,以为流程管理就是流程部门的事,对比流程责任人的职责,我们就会发现,流程部门的人只能对流程管理和标准负责,其他的责任根本无法承担,那么谁应该做流程责任人?流程责任人应该具备两个最典型特征:1)能够从流程结果中收益,也就是流程目标的达成是其核心追求。这是意愿维度,也是因为这个特征,流程目标自然就会成为其核心考核目标。2)能够推动的流程的执行和解决流程中问题,所以任何流程设计和执行问题,对于流程责任人是责无旁贷的,这是能力维度。流程的分级概念导致流程责任人也是分层级的,切不可一概而论。根据以上特征,一级流程责任人一般是企业的业务和职能模块的负责人,相对应的一般是副总级别;二级流程责任人是部门领导,一般是总监级别;三级流程责任人则是各个职能部门的经理,一般是经理级别。四五级流程可以落实到岗位职能中,一般不设流程责任人。    如何让流程责任人负起责任?一般来说,企业的流程由总经理发起,由流程部门(或者项目组)推动,流程责任人多数都是被领导点名,被动参与到项目中。如何让他们真正负起责任,总结下来,有以下三个关键点:1)  建立公司层面的流程管理组织,要“一虚一实”。虚拟的组织是“企业流程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担任主任,所有一、二级流程责任人为成员,承担流程框架体系和组织目标设定的职责,定义优化目标,协调流程问题。实体组织是“流程管理部”,一定时间内为常设部门,推动流程体系化建设,负责流程标准、计划、发布管理和流程绩效的监控和数据提供。2)  流程体系建设与流程责任人的职责密切关联。为避免完成任务一阵风式的运动,流程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推动体系,在年初设定流程优化目标,要求各个流程责任人制定流程规划;在日常的经营会议中,设定流程管理委员会专题;在流程执行检查中,要求各个流程责任人指派流程专员(兼职、专职都可),由流程管理部建立沟通管理平台。3)  关键流程绩效与各级流程责任人的常规绩效相一致,并建立可视的流程绩效看板。针对公司流程目标提炼出于战略绩效息息相关的关键指标并逐级分解到各级流程责任的考评中。同时切忌把所有流程指标当作考评指标,应该建立流程绩效管理看板,应用到周期性的经营和运营会议中,并落实跟进。  流程责任人确实是组织管理中一大难题,无组织之位,却要担目标之果;无行政之全权,却要行推行之事;无人事之责,却有影响绩效之实。因此,寻找和任命流程责任人并提升其管理成熟度是流程管理重中之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伊人都在管理层中。 ©2017 原色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由原色咨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本版权信息、原文链接,且不得删改原文内容。原色咨询:一群有梦想有专业来自国际一流咨询公司的团队,以为客户实现业务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理想,投入到英雄辈出的物流行业。前进路上,希望与更多有志之士同行!微信号:RGB_CONSULTING提示: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原色咨询

0 Comments